在中華文化圈裏,虎具有極高的地位和無可替代的文化意義。中國自然不用多說,我國是世界虎文化的中心。

在越南古代文化裏,老虎是天空四角的統治者。紅虎掌管南方,代表夏季與火;黑虎掌管北方,代表冬季與水;青虎掌管東方,代表春季與植物;白虎掌管西方,代表秋天與金屬。在這四隻老虎之上還有第五隻老虎,即位居中央的黃虎。

在朝鮮半島的神話中,虎差一點就成爲他們的始祖。傳說天帝桓因之子、太陽神桓雄受命下凡,在山洞裏遇到一隻老虎和一頭熊,兩野獸求桓雄把它們變成人。桓雄給了它們20片蒜和一把艾草,並告訴它們喫完之後百日之內不能見陽光。虎沒能照辦,提前跑出去了。熊耐心的等待着,在第21日時變成了一個女子。熊女在神檀樹下向桓雄祈禱,希望能有一個孩子,桓雄被熊女打動,娶了熊女爲妻。熊女誕下一個後代,就是檀君。而先跑出去的老虎就成了守護山林的山神(山君)。

有學者考證這個傳說的來源或許是遠古時期朝鮮半島有兩個部落,一個崇拜虎,一個崇拜熊,崇拜熊的部落吞併了崇拜虎的部落,而虎文化也傳承下來。但朝鮮文化裏虎的地位更高。

日本是個島國,沒有現代虎分佈,有觀點認爲在更新世日本南部有虎分佈,不過到底是現代虎還是史前虎,或是其他史前貓科動物還沒有定論。日本的虎文化是從中國傳入的。

上述5個國家中,除了日本之外,都是確認有虎分佈的國家。

重慶動物園裏的華南虎

我國西北曾經有裏海虎(新疆虎),西南有孟加拉虎和印支虎,秦嶺以南有華南虎,東北有東北虎。但現在中國的野生老虎只存在於東北一角和西南一隅,只剩東北虎和孟加拉虎,東北虎數量在增長,孟加拉虎數量未知,但在我國的數量加起來不超過3位數。裏海虎消失了,華南虎在人工環境裏延續種羣,印支虎多年未見,或許在雲南邊陲的叢林裏還有分佈。

1953年,一名越南女子和被她獵殺的印支虎

越南的老虎爲印支虎,生存狀況不容樂觀,現在保護印支虎主要靠泰國,其他幾個國家都不怎麼出力。柬埔寨和老撾的印支虎基本滅絕,緬甸北部局勢混亂,生存狀況難以知曉。貧窮混亂的國家保護野生動物是很艱難的。

而“最崇拜老虎”的國家,將老虎作爲國家象徵的韓國,野生老虎已經消失超過半個世紀了。韓國雖然面積小,但歷史上確實有虎分佈,而且還是大名鼎鼎的東北虎。

現存老虎分佈圖

東北虎是我國的稱呼,它的別稱還有長毛虎、滿洲虎、高麗虎、朝鮮虎、韓國虎、阿穆爾虎、西伯利亞虎等,前面那幾個稱呼都沒問題,但作爲中文學名的“西伯利亞虎”卻大錯特錯。東北虎與西伯利亞沒有關係,東北虎的分佈範圍是中國華北(有學者認爲華北虎是東北虎的地區種羣,類似於新疆虎和裏海虎的關係,但存在爭議)、東北、外東北和朝鮮半島,沒有進入西伯利亞。著名老虎專家馬紮克給東北虎取了這個錯誤的學名,沿用至今。但我國一般稱東北虎,俄羅斯稱阿穆爾虎,阿穆爾就是黑龍江的俄語名稱。朝鮮半島稱高麗虎和朝鮮虎。可見,對珍稀動物的稱呼帶有濃厚的國家、民族和地域色彩。

韓國有多愛虎呢?

在韓國,老虎堪比國獸,由於韓國的國旗上有太極和八卦圖案,所以韓國的別稱爲“太極虎”,不知道這個稱呼是韓國人自封的還是別人取的,但韓國人非常喜歡,恨不得將所有代表韓國的事物都換成老虎。

1988年韓國漢城奧運會吉祥物就是一隻橙黃色的老虎。

韓國國家足球隊的隊徽也是老虎形象。

儘管韓國人如此喜愛和崇拜老虎,但不得不接受一個無可爭議的事實,那就是韓國已經沒有野生老虎了。

現存野生東北虎分佈在俄羅斯和中國,朝鮮北部也有,2019年俄羅斯阿穆爾虎中心主任謝爾蓋·阿拉米列夫接受採訪時表示:大約有20只阿穆爾虎生活在朝鮮。

但是朝鮮不同於韓國,他們對老虎不感興趣,畢竟解決溫飽纔是頭等大事。

既然韓國如此崇拜老虎,那爲何老虎會在韓國消失呢?

實際上朝鮮半島早在李朝中期就開始了轟轟烈烈的“獵殺虎豹運動”,使朝鮮半島的野生虎數量急速下降。朝鮮半島山地多平原少,爲了開發耕地,人與虎的矛盾十分尖銳,虎患嚴重。

鵲虎圖是朝鮮半島古代常見的風俗畫

公元1633年,大臣申楫上奏朝鮮仁祖,認爲全國每個郡縣每年都應上繳3張虎豹皮,以此來清除虎患,保障農業生產。此奏獲得朝鮮仁祖批准,因此獵殺虎豹成爲李氏朝鮮的“國策”。當時每年能夠獵殺超過1000只虎豹,虎豹皮可以當作高級貢品來抵稅,朝鮮國庫裏虎豹皮堆積如山,除了朝鮮王室自用和賞賜之外,還有一部分進貢給宗主國,或者賣給日本商人。因爲日本不產虎豹,所以虎豹皮在日本很暢銷。

“虎退治”加藤清正

萬曆援朝戰爭時期,日本大舉入侵朝鮮半島,他們不僅燒殺搶掠,甚至還對朝鮮的虎豹進行了大規模圍獵。比如先鋒大將加藤清正,他率軍深入到朝鮮咸鏡道,獵殺了大批老虎。因爲日本沒有老虎,所以加藤清正獵虎一是爲了進獻給向豐臣秀吉,二來也能彰顯自己的“勇猛”,也有吹噓的資本,畢竟絕大多數日本人連老虎都沒見過。

“清正打虎”的故事在朝鮮半島流傳甚廣,以致於民間認爲朝鮮半島老虎絕跡都是被清正給殺光的。

貢皮製度持續上百年之後,由於朝鮮半島老虎數量驟減,人虎矛盾減弱,所以到了1724年貢皮製度被廢除,但朝鮮半島的虎豹卻沒能獲得生養生息的機會。

英國獵人福特·巴克萊在朝鮮半島獵虎

一個世紀以後,西方人帶着堅船利炮前來,李朝的宗主國被打得灰頭土臉,被迫開放通商口岸,作爲附屬國的李朝自然也無法倖免。當時的李朝被西方人稱爲“隱士之國”,是極爲神祕的東方國家,大批西方人滿懷好奇進入朝鮮半島,他們通過狩獵來滿足征服欲,而老虎無疑就是最頂級的獵物。就這樣,本就不多的老虎又被西方人收割了一波。

《槿域江山猛虎氣象圖》紀念郵票

19世紀末,國力膨脹的日本開始侵吞覬覦已久的朝鮮半島,在宗主國戰敗之後,李朝被日本控制。朝鮮的反抗非常激烈,爲了鼓舞士氣,在1908年朝鮮近代文學先驅崔南善發表了《槿域江山猛虎氣象圖》,將朝鮮半島描繪成一隻威武的老虎,以激勵朝鮮人民反抗侵略者、保衛國家。崔南善曾自豪地說道:“沒有什麼地方的虎故事比朝鮮更多,而且也沒有哪國人比朝鮮人更愛聽虎故事。”

但都是徒勞的。

1910年日韓“合併”之後,總督府爲了磨滅半島的反抗意志,命令民間和軍隊不遺餘力的獵殺老虎、豹子、猞猁、狼、野豬之類的“害獸”,於是駐朝軍隊和朝鮮獵人都拿起槍獵殺爲數不多的老虎。

一位半島獵人與獵殺的東北虎,這個男子具有韓國男人典型的樣貌特徵

獵虎運動在35年的日據時期從未間斷。但由於當時半島老虎所剩無幾,1915至1942年間,朝鮮總督府的統計中只有100只左右的老虎被獵殺。

1943年7月在松花江上游獵殺了一隻巨大的雄虎,被稱爲“松花江巨虎”,獵殺它的這個老頭據說也是韓國人

1917年有個叫做山本唯三郎的日本商人競選衆議員失敗後,爲了發泄情緒,在朝鮮半島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獵虎活動,稱爲“山本徵虎軍”。

八字鬍就是山本唯三郎

這支隊伍包括日本人和朝鮮獵手以及新聞記者,多達150人,分成8班在朝鮮半島獵虎,1-5班在咸鏡道,6班在金剛山一帶,7、8班在全羅南道,前後狩獵1個多月。

但費了這麼大的勁,只獵到了兩隻老虎和一些遠東豹、熊、野豬等,說明當時朝鮮半島的老虎已經快絕跡了。但在1924年全羅南道和江原道又有6只虎被獵殺,1924年1月31日在江原道橫城郡獵殺的雌虎是韓國境內最後一起確切的獵虎記錄。

《大虎》中的山君

1945年朝鮮半島光復並分裂之後,韓國無論是獵虎還是虎襲人的報道都沒有了。韓國境內的老虎是什麼時候消失的已經無法考證,但是韓國人似乎把這筆帳算在了日本人頭上,從2015年上映的韓國電影《大虎》就能看出。因爲古有加藤清正,近有山本唯三郎,這兩個日本人在朝鮮半島的獵虎行動太過招搖,讓韓國人深惡痛絕。

韓國最後一隻國產遠東豹

韓國的遠東豹與老虎同病相憐。

韓國最後一隻野生遠東豹1970年3月4日在慶尚南道被獵殺,最後一隻圈養遠東豹在1973年8月11日死亡,它的後代在1989年死亡,韓國的遠東豹徹底消失。韓國的遠東豹是怎麼消失的?擁有的時候不珍惜,失去了才追悔莫及

韓國虎豹的滅絕,給了我們深刻的警示。

我國在上個世紀也進行過轟轟烈烈的打虎運動,或者說,亞洲有老虎分佈的國家都幹過,印度、中亞、東南亞各國都對虎進行過大規模獵殺,這是那個時代所必須進行的活動。

別談什麼生態保護,那個時代連飯都沒得喫,誰會有閒心去保護動物?評價人類的任何活動都不能脫離時代背景,否則就是歷史虛無主義。歷史虛無主義在網絡上還挺流行的,通俗來講就是站着說話不腰疼。

亞洲各國剛剛獨立,需要發展農業和工業,要養活大量人口,就必須要開發森林,和野生動物的衝突是不可避免的。爲了能從猛獸手裏奪過土地,最好的方式就是將它們消滅掉,所以生活在圖蘭平原的裏海虎和生活在小島上的巴釐虎、爪哇虎都滅絕了,因爲它們無處躲藏。而其餘的虎亞種依靠殘存的森林保留了部分種羣。到了20世紀70年代左右,各國的農業水平和糧食產量提高,用不着再花大力氣去獵虎,老虎躲過了滅頂之災,但已經喪失了95%以上的種羣。

2010年在俄羅斯聖彼得堡舉行的“保護老虎國際論壇”,13個野生老虎分佈國首腦和代表參加了會議,有中、俄、印度、孟加拉國、不丹、柬埔寨、印度尼西亞、老撾、馬來西亞、緬甸、尼泊爾、泰國、越南。會議通過了《全球野生虎分佈國政府首腦宣言》,並提出了到2022年使世界野生虎數量翻倍的目標。

但十年過去了,除了孟加拉虎和東北虎之外,其餘的亞種都不太樂觀,甚至野生老虎分佈國又少了兩個。13個國家當中基本上只有俄、印、中、泰國、馬來西亞、印尼等經濟發展較好的國家在出力,其他的國家沒有多餘的資金來對老虎進行保護,可見欠發達國家保護物種阻力實在太大。

是像發達國家一樣“先污染後治理”,還是堅定不移的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是我國必須正視的問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