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幾乎每一個人都知道,美國的軍費是世界最多的,在一段時間以前,美國的最新軍費計劃就已經出爐,其今年的基礎軍費達到了6100億美元,然後加上戰爭經費、能源部經費,總的數額達到了7100億美元。

而我們知道,昔日的美國對手、蘇聯的衣鉢繼承者俄羅斯一年的財政總支出也才3000億美元。今年也就是說俄羅斯把兩年的總開支加到一起都還不夠美國一年的軍費。那麼,美國計劃狂撒7100億美元,維持霸權!這下就有媒體質疑了,這麼多錢都花在哪了?

美海軍兩棲攻擊艦

我們都知道美國是個兩洋庇護的國家,南邊墨西哥,北邊加拿大這兩個國家都是軍備低迷的“弱雞”,有條件保持很低的軍備水平。而美國自己則一向是以人權和自由爲標杆,以和平爲大旗,按這個調調美國應該是一個和平主義的國家。

實際上,從歷史上看美國也確實有過長期低軍費時期:從建國開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都是戰爭一來就舉國皆兵,戰爭一停就刀槍入庫馬放南山瞬間解散軍隊的做派。

但是從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後,這種狀態就再也難以看到,常年的高軍備成爲了美國的“新常態”,原因就在於,從那時起,美國的國家戰略完全轉向了。如果說以前美國是鐵桿的孤立主義實踐者,那麼朝鮮戰爭後美國就是一個積極奉行全球干預的擴張型國家了。

在長達幾十年的時間裏,美國以和蘇聯進行軍事對抗全面圍堵蘇聯陣營在全球的擴張爲主軸,對世界各個角落都保持了軍事存在和干預。我們都很熟悉美軍在二戰後所進行的朝鮮戰爭、越南戰爭、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阿富汗戰爭等,戰場廣泛分佈於東北亞、東南亞、東歐、中亞等世界各個角落,可以說每一個戰場都與美國本土相隔萬里。

“伯克”級驅逐艦

我們知道,遠征作戰是最考驗一個國家國力軍力的戰爭行爲,美國既然選擇了獨處北美而掌控全球的戰略方向,該花的錢也就很難省下來了。

具體來說,首先兩個大洋固然爲美國提供了天然的抵禦外敵的屏障,但同時對於對外輸出力量而言也是一道需要很大成本才能跨越的鴻溝,從紐約港出發到英國倫敦是5500千米,而從舊金山出發到日本則有約9000千米,哪怕你坐着一架噴氣式民航客機,也要飛行十幾個小時才能筋疲力盡地抵達目的地,更何況搭乘船舶穿越驚濤駭浪。

美軍保有巨大的加油機羣

而我們知道一艘“伯克”級驅逐艦在20節航速時的續航力大約是4200海里,也就是不到8000千米,油燒光了都不足以完成這段旅程。而美國空軍的航空裝備裏,不要說那些戰鬥機,哪怕是那些大型的運輸機、預警機、巡邏機等,很多機型也都只能望洋興嘆。

也就是說,美軍不管是空中力量還是海上力量,想要從美國本土出發在西太平洋或者印度洋執行任務,就必須依靠一個又一個的基地,以及實施遠程補給的裝備體系進行物資和補給的接力投送,而這顯然都是要花錢的。

其中在空軍方面,美軍需要建設以C-5M、C17與各類加油機組成的龐大空中運輸集團,而海軍方面除了需要航母、還需要建設世界上最龐大的海軍陸戰隊及兩棲艦船部隊,甚至爲了防範可預見的進攻,美軍還採取歐洲預置裝備的做法(提前將重裝備儲存在歐洲),這也將耗費大量的軍費。

綜合來看,一整套看上去高大上的運輸儲備和轉運的服務於裝備和物資遠征體系,說白了就是爲了省那幾千上萬千米的距離,如果裝備物資跟得上,誰又願意整這麼麻煩呢?所以這些錢都是屬於美軍不得不花,而別人根本不用花的錢,別人可以真正的好鋼花在刀刃上,而美軍則不能只是爲了刀刃花錢,刀柄也一樣不能忽略,不然刀刃根本就遞不到別人面前,畢竟距離太遠了。

當然上述這些還只是最基礎的部分,美軍爲了實施遠征作戰,在其主戰裝備上也必須有針對性地進行強化,比如其作戰飛機就一向追求遠航程和大載彈量以及空中加油能力,這都必然導致其戰機更大,更復雜也更昂貴,而且除此之外,美國官兵薪水也耗去了大量軍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