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就是一個絞肉機,戰爭雙方努力去做的事情就是通過打擊對方的有生力量來摧毀敵方,從而取得戰爭的勝利,因此戰爭是殘酷的,更是殘忍的,據統計,一戰中一共有1000萬人因爲戰爭而失去生命,二戰更是有7000萬人因爲戰爭的影響直接殞命。這還是有統計的數據,實際的數據可能比這個更加龐大。

戰爭雙方爲了儘快的獲得勝利,給對方的國防有生力量造成最大程度的傷害,除了戰略戰術上的努力之外,武器彈藥的升級也是戰爭各方的重點。

一戰和二戰中,武器的升級特別大,現在的科技發展很大程度上都是依賴於當時的軍事科技的騰飛,因爲戰爭的需要,各國軍備競賽,武器發展日新月異。戰爭結束後,很多軍事科技就慢慢的進入民用市場,最爲典型的計算機,計算機的發明一開始就是爲了能夠精確的計算大炮的射擊精度發明的,大家也都看到了,現在的計算機已經走向了千家萬戶了。

不過有計算機這樣成功的將軍事技術轉化爲民用技術的例子,也有失敗的例子。

二戰中,除了飛機坦克這些重裝備之外,發展最迅速的就是大炮了,大炮射程遠,打擊範圍大,很多國家都大力發展。冷戰期間軍備競賽的各國也在大力發展大炮。1960年,加拿大就研發出了一個超級大炮。

巴巴多斯大炮殘骸

這個大炮的名字叫巴巴多斯大炮,因爲誕生在巴巴多斯島而被命名。設計師的名字叫吉拉德·布爾,吉拉德·布爾是一個狂熱的大口徑火炮愛好者,在上個世紀的70年代甚至在全球掀起了大口徑火炮裝備的熱潮。

巴巴多斯大炮跟普通的大炮不同,普通的大炮主要是針對敵方陣地,所以射程往往能到達地方陣地即可,吉拉德·布爾完全顛覆了之前火炮的思路,他想創造一個有着極端射程的大炮,他在炮彈上面安裝了一個火箭推進器,這樣一來就給了炮彈足夠的推動力。

巴巴多斯大炮支撐架

這樣一來,火炮的射程有了質的提升,能達到180公里,直接能夠打到外太空,跟大家普及一個概念,大氣層與外太空的分界線是在距離海平面100公里的地方,射程有180公里的巴巴多斯大炮打衛星都是綽綽有餘了。

不過讓人遺憾的是,天才的巴巴多斯大炮設計師吉拉德·布爾在涉足海灣地區的時候,被摩薩德特工給暗殺掉了,加上導彈的發展,巴巴多斯這種實用且威力巨大的火炮就被擱淺了。試想一下,如果布爾沒有被暗殺的話,巴巴多斯大炮應該能夠發展得更好,也許能夠發展出一種新的形式的武器出來。

各位親愛的讀者朋友,您怎麼看巴巴多斯巨炮?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