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些人在中國,但骨子裏已經不是中國人了;有些人雖然在國外,但骨子裏還是中國人。對於那些不當自己是中國人的,我個人建議他們趕快移民去當“上等人”。

內容來源:本文由郎言志(liusilang520)原創,作者劉斯郎。

最近有一則新聞很有趣,說是香港中文大學做了一個民調顯示,有近四成的香港人想移民,這樂得英國首相鮑里斯等人在病入膏肓的局面下還不忘添油加醋地噁心一下中國。

這麼好的“素材”,那些歷來以挖苦中國爲目的的外媒自然不會放過了。這不,港中大版的民調結果一出來,人家就拿去外交部記者會上挖苦了:爲什麼這一比例突然增加,中方是否介意他們移民去外國?

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雲淡風輕地回應:我不知道你這問題是什麼意思,中國來去自由。

好一個“來去自由”,趙立堅的這一回答可謂是說出了很多人的心聲。道理其實也很簡單:地是中國的地,不喜歡當中國人也沒人強迫你當中國人,要走隨意,地留下就可以。

這讓我想起了曾有不少“媚外”噴子在郎君寫歐美負面問題的文章下面留言說是話:雖然國外被你們寫得這也不好那也不好的,但我有錢了一定要移民當外國人。

每次遇到這樣的留言,郎君的回覆也都是堅定不移的:支持您移民,甚至可以協助您移民。

之所以會這麼堅決地“支持”這些精神外國人移民,是因爲這些年郎君和身邊友人在所見所聞中,早已看透了這羣“精神洋人”的真實模樣,沒必要挽留這些人。

這兩年,一些“精神外國人”的表現,其實大家都見怪不怪了,他們普遍的操作是這樣的:把自己和立場、背景以及思想和所謂的“外國”掛鉤,以此自以爲抬高自己的身段,然後又以“高人一等”的語氣戲謔中國人愚蠢、無知、無良,甚至不惜公開貶低、攻擊中國及中國人。

有一些更勝,洋人都還沒發話,自己就在那挖苦中國以“盡孝”了,好像這樣能拔高自己一樣。

比如胡錫進先生批評的“某報編輯”:

最近的“許可馨事件”的主人公許可馨也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很多人說許可馨是“留學巨嬰”,其實不然,在疫情期間其言行中對民族的貶低、對祖國的攻擊、對同胞的羞辱以及蓄意挑撥海外留學生和祖國情感的行爲,是明顯帶有“精美”和“恨國”成分的。

前兩年還有一個很火的視頻,視頻內容拍攝於北京首都國際機場,一名自稱“外籍華人”的女子不僅在機場拒絕安檢,還現場推搡海關工作人員,並滿口噴糞般說到:

我是外國人,你憑什麼摸我!你們這些下三濫,無賴,罵你怎麼了?真沒見過世面。我在國外沒有任何人敢看不起我,我以後不來中國了!你們這些人不要出國門,丟臉!

尷尬的是,媒體事後調查顯示,這名“外籍友人”實際上是一個沒有取得外籍綠卡的普通“中國籍僑民”。很顯然,這個在機場鬧事的女子是很典型的“精神外國人”,我們從她簡單的幾句話中便能看出她的基本觀:國外很好,中國很垃圾,和你們中國人講話很掉價。

▲自稱外籍的“假洋鬼子”在現場教訓海關工作人員稱“辱罵你也是言論自由”。

這類人郎君其實也遇到過。2016年,郎君在威尼斯學習期間就遇到過一個典型的“精神外國人”,幾乎所有與其有交集的中國學生都或多或少被其言語傷害過,他還曾在中國學生的聚餐過程中公開表示自己一定要拿長居權(綠卡)並移民歐洲,還慫恿其他中國學生“一起移民當外國人”。

我和這個“精神外國人”的照面不多,但也見過幾次他的奇葩舉動。有一回,他在文學院門口和幾個意大利教授大談“醜陋的中國”,言語不堪入耳,抹黑自己護照上的國家的同時,還顯得洋洋得意。而事後還有中國學生髮現,這個“精神洋人”還支持了反華活動,在境外互聯網上散佈了一些抹黑中國人的言論。

其實瞭解歐美“移民政策”的人應該不難理解這些“假洋鬼子”爲什麼這麼瘋狂,被西方洗腦、三觀扭曲是表面化的,而想做一些被西方敵對勢力視爲“政治正確”的事情以達某種目的,纔是他們一意孤行的根源。

▲2018年以來,因爲沒有更多實際利用價值,一些僞造“政治避難”的移民被美國當局驅離,這些人多數是通過早期造謠抹黑中國獲得的美國綠卡。

▲曾驚動一時的商業間諜、假洋鬼子胡士泰,六年時間替澳大利亞在中國騙走近7000億。

對於這些人,其實完全不需要挽留,包括香港、臺灣那一批不當自己是中國人的“獨蛙”,因爲這些人的骨子裏已經被洗得沒有“民族骨氣”了,心中根本沒有對這個國家和民族的熱愛,留下了也不過是煩人的“怨婦”,與其留下添亂,不如讓他們離開各自安好,把社會資源留給熱愛這片土地的人。

其實我們傳統的中國人,都過於看重“血濃於水”四個字,對內而言這沒什麼錯,這四個字也是我們民族文化傳承經久不衰的內在原因之一。但問題在於,這四個字用在什麼場合才合適?

在如今全球化的環境下,尤其是西方輿論勢力與政治勢力的圍堵攻擊下,我們決不能簡單地以“血統”來定性一個人是不是中國同胞,畢竟那些被歐美日精神殖民的人、被敵對勢力輿論洗腦的“假洋鬼子”還是不少的。

這就好比此前頗受全球華人支持的美籍華人楊安澤,兩年前他提出要競選美國總統的時候,中國的網絡上和海外的華文媒體,都是一片喝彩,大家都以爲是“自己人”。最早的時候,楊安澤還被很多中國網友說成是“民族之光”,個別跟風的媒體人還稱之爲“中國的驕傲”。

結果人家楊安澤根本就不領情,人家骨子裏就認定自己和你中國人不同路的,所以後來大家也看到了,除了發言“針對中國”外,他還公開表示“以華人身份爲恥”。

這種在西方的價值觀體系下長大、骨子裏完全沒有中國基本民族價值觀的人,在境外其實還有很多,網絡上將這一類人統稱爲“香蕉人”,從廣義的角度來講,那些從小被西方價值觀帶跑偏的港臺“獨蛙”本質上也是“香蕉人”的一種。

對於這些人,我們是沒有必要強求他們認可自己是中國人的。因爲被長期的思維洗腦的緣故,導致了他們的思想本就是對立且頑固的,是很難被改變的。就比如,我曾給一個華二代的孩子教過中文課,這個孩子從小就在歐洲長大,連中文都不太會說,平時看的全都是歐美媒體的新聞報道。

我問過他,18歲之後選國籍的時候選哪裏,要不要回中國。結果讓當時的我很震驚,因爲他說自己不要當中國人,會被人看不起。我問他爲什麼這樣覺得,他把他白人老師說的以及西方媒體報道的“醜陋的中國”給我陳述了一遍。而當我告訴他中國不是那樣的時候,他很生氣地覺得我被洗腦了。

必須強調的是,在後期的觀察中,我們發現這類羣體的問題不是他們“沒見過真實的中國大陸”,而在於他們被固化的思維方式:完全沒有民族情懷,逢中國必黑以強調“自己與中國無關”。

▲在外網上瘋狂抹黑、羞辱中國人的美國華裔網紅RiceGum,其父親是中國人。

2018年夏天,我朋友張老師(歐洲華人中文學校漢語教師)帶了一羣“小香蕉人”到北京體驗生活,用張老師自己的話來說就是:帶這些長在西方輿論井底的孩子去中國見見世面。

結果讓張老師很意外,這些孩子的表現是很牴觸的:一不願意交流,二不願意瞭解,三總擺出一副高人一等的西方作派。

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張老師帶這些張口閉口都是洋文的孩子過馬路看到有人闖紅燈的時候,這些孩子就會像西方媒體的嘴臉一樣各種挖苦“中國落後”,可當張老師問他們“歐洲闖紅燈的人不是更多更誇張嗎”的時候,這些孩子思維就變成了:那是因爲歐洲的文明程度更高,路人闖紅燈不用擔心被車撞,是中國不能比的。

用張老師自己的原話來說就是:這些被洗腦的孩子,有種見不得中國好的牴觸情緒在裏面,短期內很難改變。這其實和香港、臺灣那一批接受西方輿論“洗腦”長大的獨派是一樣的,都是因爲“只有血統沒有文化”造成的,斷了“文化脈弱”的這些人,很難再成爲真正的中國人。

談這些,郎君是希望大家明白一個道理:不要去試圖勸阻那些骨子裏“想移民當外國人”的人,因爲那樣只會給自己添堵,恰恰相反的是,我們倒應該勸這些毫無家國情懷的人趕緊移民,把更多的、更好的社會資源,讓給真正熱愛這個國家的人。

都說“出國纔是最好的愛國教育”,這話放在今天也依然意味深長。我個人不太願意再去解讀這句話。懷疑也好,反對也罷,其實都無所謂,我個人倒是很願意祝福大陸的精神外國人、以及港臺想移民的“獨蛙”們——趕快移民,來日幸福,中國來去自由,好走不送!

作者信息:95後獨立作者、郎言志主筆劉斯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