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疫情期間,很多人對下半年的職業發展感到迷茫,我身邊卻有朋友因爲朋友圈的“點贊之交”收穫一份不錯的工作。下面麥哥和大家聊聊,優秀的互聯網人,爲何樂於維護“點贊之交”?

今天是積極的麥子第 08 期分享

作者 l 積極的麥子

1

因爲一位“點贊之友”,我收穫一份工作

疫情期間,當別人在焦慮未來職業取向時,我一位朋友因爲微信朋友圈的陌生“點贊之交”收穫了一份收入還不錯的工作!

何止是他,我本人的第一份新媒體工作就是源自一位朋友圈“點贊之交”的陌生好友。

2016年9月份是我開通第一個微信公衆號的時間,開始沒有想太多,就覺得能擁有自己的公衆號是一件很牛的事。

那段時間裏,令我愉快的事就是每天清晨起牀,安靜地坐在筆記本屏幕前碼子。成年人一旦對一件事情感興趣後,願意爲此付出所有。那時候的我就是這樣,不需要鬧鐘,6點,6點一刻自然醒來。

2016年僅剩的4月裏,我寫了90多篇文章,基本上1.5天一篇1500字原創文。到了2017年寫作這件事已經成爲一種“練功”的任務。也是那段時間,收穫了第一批讀者粉絲。

我的第一份新媒體工作,就是朋友圈一位“點贊之友”的介紹收穫的。

國內社會關係更加重視強關係,所謂強關係指的是,與我們社交圈連接緊密的人。例如父母、妻兒、同學、朋友、一起工作的同事等;雖然他們給你生活帶來很多愉快和驚喜,但對你的事業發展卻起不了決定性的作用。

反倒是,猶如“蜘蛛網”一般的弱關係,將決定一個人未來事業的發展高度。

2

強社交助生活,弱社交助事業

優秀的互聯網人,都清楚弱關係對事業影響的重要性,因此會竭盡全力維護來自不同場景的弱關係。比如別人不重視的朋友圈陌生“點贊之交”,卻在優秀互聯網精英眼裏,視爲驚喜。

“弱關係”的概念,是由美國教授格蘭諾維特提出的。早在20世紀70年代,他就通過在波士頓近郊區域做調研得出,弱關係對於多數人職業發展的影響。

據統計,當時他面向100名不同職業的人羣調研,其中有54人是經個人關係找到的工作的。而這些人當中,只有16.7%是每週至少見到兩次面的強關係,其餘都是幾乎很少見面的弱關係,有些甚至一年也見不了一次面的關係。

爲什麼強關係對事業影響力,沒有弱關係大呢?

2010年,三個美國研究人員,Eagle,Macy和Claxton,做了一個實驗來證明弱關係強大的概念。

他們將2005年8月英國倫敦所有電話通訊記錄做了一次對比,由於每個小區的居民可能給不同小區撥打電話,在分析電話時,跨小區的流動量有多少,然後得出了這張圖。

圖中的座標代表着每個人在社會中的經濟地位,而橫座標則表示當事人的關係複雜程度。顯而易見,越富有、經濟地位越高的人,他們的弱關係網就越龐大。

由此也能預見,弱關係對一個人的事業發展有多麼重要!

不久前,有網友問過我,麥哥爲什麼你要做自媒體呢?除了賺錢以外,還有什麼值得你留戀的呢?

基於這個問題,我的確思考過很久,當初爲什麼會寫呢?除了喜歡外,還有沒有其他留戀呢?

後來我得出的結論是,自媒體、寫作,與其他事情相比,能夠給我帶來幸福感更多,而其中一部分就是,幫我連接上幾乎無法在線下連接到的人。

3

優秀的互聯網人,懂得駕馭強弱關係

優秀的互聯網人,善於運用弱關係幫自己發展事業。

社交軟件脈脈CEO林凡就是一個善用弱關係的高手。可能當他成功創立脈脈前,根本沒重視弱關係的價值。

在脈脈上線第4個月時,林凡通過自家平臺上認識了IDG資本合夥人牛奎光,也是這個人後來,爲脈脈貢獻了2000萬美元的融資。

據牛奎光表示,當初就是隨便玩玩這款軟件,結果就成了一筆漂亮的投資。

《社羣的進化》這本書中,作者羅賓·鄧巴提出了一個叫“鄧巴數”的定律。

也就是說,人類無論再怎麼演化,即便是生在社交工具發達的時代,且能添加成千上萬個“好友”,但保持親密關係的,依然只能限於極少的數量。

此外對很多人而言,最大限度只能夠維持到100-150人左右,如果再往外圍擴散的話,親密感便逐漸降低到零。

值得一提的是,“鄧巴數”定律只限於強關係範疇,對於弱關係並無影響。也就是說,每個人經營的弱關係將會突破150人定律。這也是爲何很多優秀的職場精英,熱於經營弱關係的原因。

細心回想一番,是不是發現,事業上很多決定性的一刻,都曾出現過弱關係的身影。比如高三考大學時,被隔壁班的那位學霸影響,然後奮不顧身努力奮鬥了100多天,直到考入夢寐以求的大學!回過頭來,卻已經找不到他本人了!

畢業後第一份工作,順利得到offer還是有賴堂姐大學舍友的幫忙,而你與她也只是有一面之緣。

4

除了弱關係,還有中關係

優秀的職場精英,懂得將人際交往妥善劃分,這樣有利於運用自如。很多人通過這篇文章,認識了弱關係的價值和影響,但除了文中提及的強關係和弱關係外,還需懂得經營中關係。

中關係是基於弱關係和強關係之間。舉個例子,父母、妻兒、同學、老師,這屬於強關係;微信公衆號粉絲、微博頭條等粉絲、素未蒙面的陌生QQ,微信好友屬於弱關係。

父母的同事,同學的同事,舍友的閨蜜,以及兒子的朋友,這些屬於中關係。

我知道一定有人疑惑,麥哥爲什麼提及中關係呢?它有什麼價值呢?

針對一些特殊行業而言,中關係的價值要遠高於弱關係和強關係。舉個例子,從事保險行業者,他們成交對象更多偏重於強關係。比如給親戚推薦保險,給同學,曾經的同事推薦保險,通常成單率更高;假如換做陌生人,基本都會被拒絕。

反之,對於微商來說,中關係決定出路。你想啊,你一個做微商的,假如通過強關係推廣產品,或找代理,基本是自掘墳墓。你看,本來跟你關係好好的,見面單純的敘敘舊挺好,結果一上來就推薦產品,介紹你的產品多麼多麼好!

這還能聊下去嗎?兩句話下去,對方就找藉口走人了。

如果換個思路就好辦了!比如你的目標客戶不是強關係,而是中關係。你可以提供產品免費讓身邊朋友體驗,無需付費,只要覺得產品不錯,就幫忙給身邊的朋友介紹下就行。

她們通過轉介紹來的客戶,纔是你真正的消費者。由於她們強關係的朋友反映產品不錯,所以更加願意去嘗試你的產品。

所以呢,不同人際交往,具有不同的潛在價值。而針對特殊羣體和事情,弱關係、強關係有其獨有的價值。但對於多數來說,未來事業發展高度,更多有賴於弱關係的影響。

【麥哥雜談】

1)互聯網交往,越來越往“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方向發展,這是好事兒。不給對方添麻煩,價值互換是我最喜歡的方式。2)每個人都存在弱關係,需要你嘗試開發。有時候,朋友圈看到別人發的內容,身手點點贊也是連接弱關係的機會。3)讀到一篇有價值的文章,比如麥哥這篇,我們也能成爲“點贊之交”,轉發文章讓更多需要的人看到,也是一種弱關係的連接。

參考資料:《發現最關鍵的人脈——弱關係的力量》馮霽揚《窮人和富人的人脈結構:弱關係竟如此重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