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角風談《走向共和》第23期:

一場由北洋水師大閱兵引發的悲劇正在上演,醇親王在閱兵現場感性而發的一首詩,被人舉報給了慈禧太后,從而引來了殺身之禍。

慈禧太后一句:

“北洋水師什麼時候變成你們哥兒倆的啦?”

一句話就嚇癱了醇親王,醇親王爭辯幾句後,“嗷”的一嗓子癱倒在地,不久後便一命嗚呼。

那麼醇親王之死,給朝廷局勢帶來了哪些變化呢,慈禧太后又是否存在一絲內疚?

楊角風談《走向共和》第23期:走向共和:李蓮英給李鴻章上“眼藥”,慈禧怒,你少在我面前挑唆!

一、

醇親王臨終前,親兒子光緒帝並未在跟前,這也非常好理解,皇上是不能隨便出宮的。其身邊只剩下了第五子載灃,於是醇親王讓載灃背誦一下醇親王家訓:

“財也大,產也大,後來子孫禍也大……財也少,產也少,後來子孫禍也少……”

後來的醇親王襲位就是傳給了第五子載灃,載灃也在以後的歲月裏,一路爬升。尤其是其子溥儀即位後,更是權力達到巔峯,並在清王朝最後幾年裏,掌握清王朝實際最高權力。在武昌起義之後不久,他辭去了攝政王職務,回家養老,並默認了宣統退位,從此之後遠離了政壇,再無動作。

再到後來溥儀去僞滿洲國就職,他是反對的,以至於也讓溥儀有所不滿:

“載灃膽小怕事,難堪大任,無法給予兒子一點保護。”

或許年輕時的狂妄使他忘記了父親臨終前的囑託,但晚年後的他,終於參悟人生,平淡走完一生,載灃是建國後才因病去世。

相對於載灃,其父親奕譞纔是真正的能忍,當初同治帝駕崩後,慈禧太后宣佈其子載湉將繼承皇位時,他就嚇得癱倒在地。從那之後,一直是小心翼翼,生怕說錯一句話,辦錯一件事,但最終還是因爲替朝鮮國王的父親求情而被慈禧太后訓斥,並因此引發大病死亡。

而在劇中醇親王之死,着實冤枉,慈禧太后當真是冤枉了他,因爲他跟李鴻章的關係並非真的那麼好。

二、

醇親王曾經跟英國公使講過,提到大清朝的陸軍也好,海軍也好,其主要目的不是爲了針對別國,而是自己國家:

“吾國之兵,將以防家賊而已,非以御外侮也。”

他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爲英國公使對清朝外患的擔憂:

“貴國之兵,太不足恃。方今外患日迫,何以御之?合早圖矣。”

其實醇親王這句話,可以理解成給英國公使打馬虎眼,意思就是說。我大清朝,從沒有想過侵略別人,也沒有想過挑戰外面對我們的侮辱,我們只想保衛大清政權不給內部攻破。

說到底,醇親王理解的北洋水師並不是給李鴻章壯膽,而是給大清朝壯膽,北洋水師也不能用來抵禦外敵,只能用來震懾內部。

此時想來,如果一向謹慎的醇親王沒有這麼早死亡,或許甲午中日海戰的結局將會改寫,至少朝中避戰的大臣中,醇親王是分量相當重的一個。

親爹醇親王死了,畢竟冥冥之中有血緣關係,光緒帝也在夢中驚醒,問睡在身邊的珍妃,幾點了?

一番對話之後,光緒帝喃喃地說,還有兩天,老爹就要過生日了啊,是啊,再過一年,就是其老爹一週年忌辰了。

隨後,光緒帝又把頭埋進了珍妃的懷裏,甜甜地睡去了……

三、

光緒帝從小就沒安全感,據向斯所著的《老佛爺吉祥》一書中記載:

三歲的光緒帝是在一片詭異的氛圍內,哭喊着進的紫禁城,而且是小便失禁,一身尿騷味坐到了龍椅上,當時的樣子就被慈禧太后訓斥爲“白癡”。

以後的日子裏,光緒帝更是怕黑,晚上從不敢出門,有一次雷雨交加,一聲霹靂,光緒帝再次嚇得哇哇大哭,大小便失禁,慈禧太后聞訊,再次罵他是“白癡”。

甚至於後來象徵戊戌變法徹底失敗的一幕,慈禧太后從頤和園回來,站在了光緒帝身後,大罵一句:

“你個白癡,今天沒有我,明天還會有你嗎?”

在這種一驚一乍環境下長大的光緒帝,動不動就大小便失禁,生育功能大大消退,以至於並沒有子嗣。

所以在劇中,因爲光緒帝有嚴重的遺精病,所以,功能受限,只能摟摟抱抱珍妃了。

其實,除了從小到大受到的驚嚇過多以外,主要還是光緒帝的啓蒙太早。畢竟親孃親爹不在身邊,身邊的小太監們只會按照太后的旨意教導他:

“皇上,你不能這樣,你不能那樣,你要這樣,你要那樣,爲什麼?因爲你是萬歲爺啊!”

太監們這樣兇,年幼的光緒帝自然就把頭扎向了那些宮女大姐姐們,寂寞的宮女大姐姐們能幹啥呢?

於是光緒帝的那棵小樹沒事就被搖一搖,時間久了便根基不穩,也就難以長成參天大樹了。

四、

醇親王死了,光緒帝還在跟珍妃摟摟抱抱,而慈禧太后呢,卻因爲一百多道菜不合胃口而生氣呢:

“就這麼點菜,真沒辦法下筷子!”

當然,慈禧太后沒胃口,並非僅僅是菜少,更多的是對醇親王死亡的愧疚,不管怎麼說,他的死亡是跟自己有關的。

但在劇中,卻跟日本人形成了鮮明對比:

清朝大臣李鴻章喫着清蒸鱸魚,還就好這口。而日本公使小村,卻喫着被日本人自己認爲是窮人才肯喫的麪糰,還稱呼是人間美味。

象徵日本最高權力的天皇,下了命令以後一天只喫一頓飯,而大清朝慈禧太后卻面對一百多道菜,嘴上說着菜太少,沒法下筷子。

其實按照我們的理解,慈禧也罷,光緒帝也罷,至少飯食應該供應得上。光緒帝按說也應該大補,應該非常精神纔對,那麼爲什麼他還像趙麗蓉說的那樣:

“就補的跟小雞子似的?”

其實也跟光緒帝喫飯有關,雖然人們往往詬病慈禧太后一頓飯要喫一百多道菜,其實她喫不了那麼多。

在顧恩翰的《竹素園叢談》中記載:

“平日太后及帝御膳,每日各二百兩,歸宮內御膳房承辦,不與光祿寺事也。”

但是據慈禧太后身邊的太監小德張講,慈禧太后過壽的時候,一個雞子18兩銀子。雞子就是雞蛋,也就是說,一個雞蛋要18兩銀子。按我們現在的物價,一個雞蛋差不多一塊錢的樣子,200除以18等於11,難道慈禧太后一頓飯才花11塊錢?

五、

慈禧太后還是比較幸福的,光緒帝有點慘,雖然每次喫飯也有幾十道菜,但他也就只能喫眼前的幾道。尤其是離他遠的幾道菜,每天都用小火溫着,夏天的時候甚至都發餿發臭了,即使他常喫的幾道菜,也不是現做的,味道並不好。

慈禧太后覺得飯菜不好喫,並非僅僅因爲醇親王之死,更是因爲醇親王之死背後的事,那就是李蓮英講的:

“見他(李鴻章)比太后喫的好多了!”

得罪誰,都別得罪太后身邊的人,不然,找準機會就給你上眼藥水!

不僅如此,面對慈禧太后的反問,李鴻章多厲害,你學的了嗎?李蓮英馬上逮到機會暗示李鴻章有小金庫:

“那可不一定,奴才要是像李中堂那麼有錢,就沒什麼學不了的。”

慈禧太后終於明白了李蓮英的目的:

“你少在我面前挑唆!我告訴你,不讓你上軍艦,是我準了李鴻章的。”

這件事是準了李鴻章,但有些事可就不準了,這有些事指的就是李鴻章私藏小金庫的事,但至於怎麼處理李鴻章,慈禧太后另有打算。

於是,李蓮英就自己在那裏抽嘴巴子了……

其實李蓮英抽自己嘴巴子一事,並非是因爲私下裏告李鴻章的狀,而是因爲這次閱兵,有御史參了李蓮英一本:

“妄自尊大,結交地方官員,收受賄賂,理當查處。”

還記得,前面李鴻章對盛宣懷講過的這麼一句話嗎?

“想殺誰,使個眼色,就會有人忙着幫我去殺。”

原先我們理解的是殺自己人,是真殺,現在想來,這個殺,也可能是彈劾哦。畢竟在旅順港時,李鴻章就警告過李蓮英了:

“該說什麼,不該說什麼,有些人呀,一輩子也沒有學會。”

李蓮英說了不該說的話,所以,他自己抽自己嘴巴了,還得向慈禧太后認錯:

“奴才知錯了,奴才該打!”

一個宦官,干涉什麼內政啊,就把你所見到的如實彙報慈禧太后就行了,至於李鴻章喫的好不好,有沒有錢,不是你考慮的問題!

就這樣,一場由北洋水師閱兵引發的震盪,害死了醇親王,也讓李蓮英跟李鴻章的產生了巨大矛盾。同時,朝廷對李鴻章的北洋水師之強大,產生了畏忌之心。

不管怎麼說,慈禧太后沒有胃口一事,也說明,心煩意亂,從她訓斥李蓮英來看,她也認爲醇親王的死跟李蓮英挑撥離間有關,如果沒有他彙報那首詩,七爺也不會被嚇死。

所以,訓斥李蓮英,從另一方面來講,也算是對醇親王之死的一種愧疚吧!

那麼接下來,日本又會怎麼應對北洋水師,而李鴻章又該如何向朝廷要錢,慈禧太后又會怎麼扣出李鴻章的國外銀行的錢呢?

我們下回再講!

我叫楊角風,我們講的並非《走向共和》,而是一個個有血有肉的人物,第23期到此結束,下期更精彩,喜歡就請關注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