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末的時候,看到了一段話:

巴菲特告訴你,他八歲就參觀了紐約證券交易所,但他沒告訴你,那是他身爲銀行家的父親帶他去的;

比爾蓋茨告訴你,他二十歲就談成了微軟的第一筆生意,但他沒告訴你,那是他身爲國會議員的母親幫他談成的;

你可能也不知道,馬雲的父親是曲藝界的元老,馬化騰的父親開奔馳給兒子做賬……

所以,在一個人的成功裏面,人脈關係到底扮演着怎樣的角色?

當然,我們絕不能否認,這些大佬已經足夠優秀;也不能非常確定的說,只要有人脈,就一定能成功。

但同時,我們也不能質疑,相比於沒有人脈而言,有關係的幫助會加速一個人成功的速度,起到催化劑的作用。

尤其是在中國這個"人情味"很濃,也非常重視人際關係的社會中。

相信所有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在日常生活中,父母長輩總是教導我們,要與周圍人相處好關係:小時候,要與老師同學處好關係;工作後,要與領導同事處好關係;在哪裏居住,也要處理好與鄰里街坊的關係……

而這一切都是因爲,大家認爲:有關係,辦事兒就會容易很多。

現實情況也是這樣:很多公司,要靠走關係才能進;很多肥缺崗位,也都被有關係的人搶先佔據;有了關係,可能一個電話就能搞定那些難以處理的事情;而沒有關係,就得自己來回奔波,即便最終把事情處理好了,整個人也會心力交瘁……

於是乎,"我上面有人"成了《武林外傳》中不法書商範大娘的口頭禪;"我爸是李剛"也曾因被視爲"表示自己有多牛"而紅極一時。就連找工作,很多人也都將希望寄託在"上面有人"上。

有朋友就曾講過一件事兒:找了很長時間的工作,投了很多簡歷,面試了很多家公司,也沒找到合適的工作,自信心在一次又一次的打擊之下喪失殆盡;之後,有一次面試前,父親告訴他:別害怕,好好表現,爸給你找人了……

或許是覺得有了退路,朋友不再消極害怕,面試時也表現得很好,最後終於通過面試,拿到了offer。他一直以爲,這是父親找的"人"的手筆,直到一次與父親聊起這件事兒,他才知道,原來,父親所謂找的"人",並非是真的人,而是佛祖。

如今聽起來,整個事情或許很好笑,但在當時,父親口中的"人脈"無疑給了朋友一針強心劑;而這針強心劑讓他重拾自信、穩定發揮,最終收穫工作。

而現實中,這樣的人不在少數,就像很多職場人會去脈脈上"沾喜氣"一樣。我們可以看到,在一些求職者拿到offer的分享帖下面,幾乎清一色的"沾沾喜氣",他們並非真的期望"沾一下喜氣"就能立馬找到好工作,而是希望通過"沾喜氣"的行爲給予自己心理上的支持與肯定。

當然,我們也能看到,一些來"沾喜氣"的求職者,在沾了喜氣之後真的拿到心儀offer,於是前來還願的案例。

不過,作爲新時代的青年,我們也要清楚,這並非是職場玄學,而是脈脈平臺優勢與求職者自身努力的綜合結果。

作爲一個職場社交平臺,脈脈上有大量的職場用戶,通過"沾喜氣"的行爲,求職者可以與各個大廠的內部員工直接交流,真正做到"阿里有人"、"騰訊有人"、"公司有人",從而增加內推機會。

此外,通過與其他用戶的溝通交流,求職者不僅能拓展人脈,瞭解行業趨勢和企業動態,還能學習他人的成功經驗,豐富面試技能、提升工作能力。

在這樣的綜合作用下,脈脈"求offer"很靈,也就不是一句空話了。近期在求職的人,也可以去脈脈上搜索"一起沾喜氣",沾沾別人的喜氣,爲自己的求職增加一份運氣。

綜上,人脈關係只是一塊敲門磚,想要不斷地往上爬,最重要的還是實力,最靠譜的辦法也是努力提升自身的能力。如果你真的認爲,別人的步步高昇只是單純靠關係,那或許有點兒狹隘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