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美國推出芯片出口管制新規後,那些與華爲有合作的芯片企業,紛紛站出來,撇清與華爲的關係。臺積電,聯發科如此,就連國內的中芯國際也發佈公告,表示無意違反美國的管制措施。一時間,華爲的芯片供應面臨全面中斷之虞。那麼華爲的芯片來源真的會被徹底掐斷嗎?國產芯片製造的突破口究竟在哪裏?

不可否認,美國芯片工業非常強大,全球最大的半導體設備製造商不是歐洲的光刻機提供商ASML,而是美國的AMAT(應用材料公司),AMAT知名度遠沒有ASML耀眼,不過這家企業最大的特點是全面,可以生產除光刻機外幾乎所有的半導體設備。僅憑藉這一家企業,就可以輕鬆控制大多數的芯片公司。

那麼作爲全球最大的芯片市場,芯片巨頭們真的甘願放棄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中國已經擁有一定的芯片工業基礎,即使沒有美國的半導體設備,中國一樣可以自己摸索,只不過花的時間會更長一些。近日上海微電子傳出即將推出28nm國產光刻機,說明美國設備絕不是不可替代的。

那麼在現階段,突破口究竟在哪裏?有一個國家不得不提,這個國家就是日本。從半導體設備產業的整體實力來看,日本與美國不相上下。根據日本半導體設備協會的銷售預測,2020年日本半導體設備銷售預計將達2.2311萬億日元,約合208億美元。全球主要的58家芯片設備企業中,來自日本的就有21家。整體而言,日本設備的全球市場份額超過36%,在電子束,塗布/顯影設備,清洗,氧化爐等領域處於領先水平,目前全球精度最高的蝕刻機,光柵刻畫機由日立製造。

美國雖然可以對使用美國技術/設備的芯片企業加以限制,但卻忽略了日本企業在這一領域的競爭實力,日本企業完全可以取代美國製造的半導體設備,協助芯片公司打造一條無美國設備生產線。此前就有媒體報道,三星電子已經擁有一條類似的生產線,如果真的如此,那日本設備肯定在其中發揮了很大作用。因此,美國芯片出口新規最大的漏洞就是日本的半導體設備,只要日本企業不爲所動,長遠來看,出口新規不會起到太大的作用。

當然,無論是美國,還是日本,都有可能對出口設限,將希望寄託在此不是長久之計。打破壟斷,掌握核心技術,掌握關鍵設備的製造纔是唯一的出路。從這個角度來說,要擺脫受制於人,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