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環境日,它反映了世界各國人民對環境問題的認識和態度,表達了人類對美好環境的嚮往和追求。保護和改善人類環境關係到世界各國人民福祉和經濟發展。那麼農機行業作爲與農業息息相關的領域,與環境保護可以產生什麼聯繫?又能爲環境做出哪些貢獻?

近年來,由於生態環境進一步惡化,農業可持續發展越來越受到重視,與之相對應的農機領域也因此拓展了範圍,越來越多的“環境保護”類農機裝備被研發出來、逐步被廣泛應用。

變廢爲寶: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裝

爲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決策部署,“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成爲農機行業近年來比較“火”的一個詞。據瞭解,近年來農業農村部會同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加大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支持力度,以畜牧大縣和規模養殖場爲重點,支持建設糞污資源化利用設施,目前已實現了畜牧大縣畜禽糞污治理全覆蓋。

爲了加大力度,農業農村部還對購置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機具進行補貼,在2018—2020年《全國農機購置補貼機具種類範圍》中增加有機廢棄物好氧發酵翻堆機、畜禽糞便發酵處理機、有機肥加工設備、有機廢棄物乾式厭氧發酵裝置等4個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機具品目。同時鼓勵農機新產品補貼試點品目數量尚不足3個的省份,選取廢棄物料烘乾機、增壓沼液施肥設備和糞污罐等有助於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的機具,開展新產品補貼試點,補足新產品試點品目數量。

戰略性保護:提升保護性耕作裝備水

黑土是極爲珍貴的自然資源。我國東北地區作爲北半球僅有的三大黑土區之一,是我國重要的糧食生產優勢區、最大的商品糧生產基地。多年來,受不合理耕作方式等因素影響,導致東北部分地區黑土地長期裸露、土壤結構退化、風蝕水蝕加劇,對東北農業可持續發展和保障我國糧食安全形成嚴峻挑戰。

爲此,今年3月,農業農村部、財政部聯合印發了《東北黑土地保護性耕作行動計劃(2020-2025年)》,從國家層面制定行動計劃,將東北地區推行保護性耕作上升爲國家行動,加強政策引導、改變傳統耕作制度,這對遏制黑土地退化、恢復提升耕地地力、夯實國家糧食安全基礎,具有重要意義。

《行動計劃》中明確提出了要提升裝備能力,開展高性能免耕播種機核心部件研發攻關,提高國產機具製造水平。根據不同區域、作物特點,優化保護性耕作裝備整體配置方案,制修訂一批相關標準規範和操作規程。鼓勵免耕播種機等關鍵機具製造企業加快技術改造,擴大中高端產品生產能力。發揮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導向作用,引導農民購置秸稈還田機、高性能免耕播種機、精準施藥機械、深松機械等保護性耕作機具。

大“事業”:秸稈綜合利用裝備很“喫香”

農作物秸稈雖然看起來並“不起眼”,但它的作用卻不容小覷。農業農村部高度重視秸稈綜合利用事業,它事關農業清潔生產、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和農業綠色發展。秸稈處理包括秸稈肥料化、飼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和原料化等幾方面,其中秸稈還田離田裝備是農機行業發揮主要作用的環節。

爲此,國家從政策和資金等多個層面支持秸稈還田離田,對相關農機裝備實行敞開補貼,鼓勵農民購買大型拖拉機、帶有秸稈還田裝置的聯合收割機,帶有旋耕滅茬、秸稈粉碎、免耕播種、鎮壓等裝置的聯合整地播種機,開展複式作業。據悉,2018年國家累計安排秸稈粉碎還田機、撿拾打捆機購置補貼資金11.1億元,補貼秸稈粉碎還田機3.98萬臺、秸稈打(壓)捆機3.31萬臺。

結語: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對人類至關重要,保護環境、保護農業資源就是保護人類自己。我們相信隨着農業科技和農機裝備水平的進一步提升,農業可持續發展終會成爲現實,“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

圖片來源:生態環境部

版權聲明:本文由農機網(www.nongjx.com)原創,部分資料來源農業農村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農機網http://www.nongjx.com”。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