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红军改编为八路军,主力部队相继由陕西三原、富平等地出发,东渡黄河,开赴华北抗日前线,为保卫陕甘宁根据地,上级决定成立八路军后方留守处,后改称留守兵团。

八路军留守兵团这支队伍,对内靖匪除暴安民,对外固守千里黄河防线,劳苦功高。当时,因为这些地方有公路与汾(阳)、离(石)公路紧相衔接,汽车可直达河岸附近,日军从太原调来兵力和渡河器材极为方便,日军频繁猖狂地进攻陕甘宁边区,这支队伍在晋西北、晋西、晋西南八路军的配合下,先后对日作战达七十余次,给了敌人以严重的打击。

为此,上级领导曾高度评价这支部队“在延安就是靠留守兵团吃饭”,自成立以来,充分利用黄河地区的崎岖地形,特殊的地理优势,建立了绵延一千多里的防线,在防线之上积极地构建战争防御工事。经过多次与日军的激烈交战,各部总结作战经验,运用最佳的方法来防御敌人的进攻。

后经总结主要有两条经验,一是“半渡而击”,是针对敌我装备条件差距而总结的战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火力;二是“主动出击”,主要强调不能单纯地采取防御措施,还要适时的主动出击,袭击敌人。留守兵团的顽强作战的精神和灵活应变的策略有效地保证了这千里河防,保证了边区的安宁和战局的稳定,贡献十分的突出。

因此,后人评价,留守兵团保护我军的指挥机关,其功绩堪与八路军三大主力相提并论,为此建国之后,留守兵团司令员兼政委授予大将军衔,参谋长、政治部主任都授予中将军衔,以此来肯定这支队伍在战争中做出的突出贡献。那么,留守兵团下辖的九个警备团团长分别授予什么军衔呢?

警备一团团长贺晋年抗战胜利后历任东北民主联军合江军区司令员、纵队司令员,兵团副司令员兼军长、江西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兼赣西南军区司令员等职。创建了我军第一个骑兵纵队,率部参加了东北夏季攻势、冬季攻势和辽沈、平津、解放江南等战役战斗。1955年授予少将军衔。

警备二团团长周球保抗日战争胜利后,任晋察冀军区冀中纵队第1旅旅长,冀察热辽军区独立3师师长,东北野战军第11纵队副司令员,第四野战军48军副军长。先后参加了东北1947年夏、秋季攻势和辽沈、平津、渡江等战役。1955年授予中将军衔。

警备三团团长阎红彦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3纵队副司令员、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参加邯郸、陇海路、定陶等战役,1947年春在豫北攻势中,全歼国民党军暂编第3纵队,俘其司令孙殿英,继而参加鲁西南战役,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1948年参加郑州战役、淮海战役等战斗,全歼国民党黄维兵团。1949年任第二野战军第3兵团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参加了渡江战役和解放大西南战役。1955年授予上将军衔。

警备四团团长陈先瑞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中原军区第五师十五旅政治委员,豫鄂陕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西北民主联军第三十八军副军长,豫西军区副司令员,陕南军区副司令员,第十九军副军长。1955年授予中将军衔。

警备五团团长白志文解放战争时期,任北岳军区第三军分区副司令员兼后勤司令员,第一军分区副司令员兼后勤司令员,华北军区补训兵团第二旅旅长,华北军区军政大学一总队总队长。新中国成立后,任河北省军区石门军分区司令员。1957年任河北省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警备六团团长王兆相解放战争时期,王兆相任渤海军区独立旅旅长,山东第7师21旅旅长,晋察冀第2野战军独立旅旅长,东北民主联军第6纵队18师师长,辽北军区第五军分区司令员,东北野战军独立第13师师长,第四野战军49军162师师长,湖南军区衡阳军分区司令员——率部从山东开赴东北,又从东北进关南下直至湖南。1955年授予少将军衔。

警备八团团长文年生解放战争时期,任冀热辽军区副司令员、纵队副司令员,冀察军区代司令员,晋察冀野战军第三纵队副司令员,华北军区第六纵队司令员,第二十兵团六十八军军长、兵团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湖南军区副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湖南军区司令员,中南军区副参谋长,广州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770团团长张才干解放战争时期,由中原突围至鄂西北,率部参与开辟以武当山为中心的游击根据地。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后,执行战略牵制任务,以隐蔽行动越黄泛区、渡沙河,然后转头向西疾进,破袭平汉路,有力地配合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壮举。接着率部参加高山铺战役,领导建立江汉解放区,参与指挥军区部队参加沙(市)宜(昌)战役和剿匪作战。1955年授中将军衔。

尹国赤烈士故里

而只有警备七团团长尹国赤不幸牺牲,非常可惜。尹国赤,江西永新烟阁乡横路村人,是一个地处赣西井冈山麓的小山村,他1928年参加赤卫队,二年后转入红军并入了党,历任红一方面军班长、排长、支部书记、连长等职,参加了一、二、三次反“围剿”,在南丰战斗中受伤,愈后即参加第四次反“围剿”。长征中任红一方面军一师一团三营营长,一直率部为前卫,经历艰难困苦,抵达陕北,直罗镇战斗中负伤,伤愈后任师参谋长。

尹国赤烈士故里

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后,他担任八路军陕甘宁留守兵团警备七团团长,期间深入到晋中、晋察冀边区负责整训部队。1940年5月,在返回延安的路上,因伤病复发不幸牺。由于多种原因,他牺牲后,地处偏远乡村老家中的妻儿老小并不知道。

直到1980年,尹国赤因在长征途中强渡大渡河时,担任杨得志手下的营长,时任总参谋长的杨得志,询问起这位当年的三营营长,并通过民政部和他仅知道的尹国赤是“江西吉安人”这唯一线索,千方百计,“大海捞针”,最终才找到了尹国赤的家人。他亲笔写信证明尹国赤的红军身份和他在部队时的英勇表现,有关部门也对其家人进行了登门慰问。

1983年6月15日,国家民政部向其家人落实政策补发了烈士证书,这时,距离尹国赤烈士牺牲已经40多年,他的家人接到烈士证书时,全家人都热泪盈眶,泣不成声,深切缅怀这位曾经为新中国诞生而奋斗的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建立起的丰功伟绩!尹国赤的忠魂在九泉之下得以慰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