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名范德莱·科代罗·德·利马(Vanderlei Cordeiro de Lima),巴西的马拉松长跑选手。

利马参加过三届奥运会,前两届(亚特兰大和悉尼)的成绩都非常平庸。最后一次雅典奥运会时利马已经35岁“高龄”,他的表现特别出色,直到最后7公里还领先第二名将近1分钟。但35公里处他被一个极端分子强行推到路边观众席里,节奏彻底被打乱。

原本几乎可以说金牌胜券在握,最终被接连超过,只收获了铜牌;

但雅典的意外也让利马成为更家喻户晓的体育明星。

雅典奥运会闭幕式,国际奥委会授予他“顾拜旦体育道德风尚”奖章(Pierre de Coubertin medal),表彰他在面临事故时所展现出的公平竞争精神。而利马也成为巴西最伟大的运动员之一,2016年里约奥运会,利马作为主火炬手在马拉卡纳体育场点燃了主火炬。

巴西有无数知名的的伟大运动员,但最后利马能作为主火炬手,算是对他运动生涯、尤其是雅典错失金牌的肯定。

对利马自己而言,没拿到金牌肯定很可惜,那次意外算变相的帮助他拔高了人生高度。没多少人记得雅典奥运会马拉松的冠军是谁,但很多人都知道利马的名字。放世界范围,利马也出现在多国的教材、邮票里,成为一种象征,已经超过了体育范畴。

和自己最后一次、也是近在咫尺的奥运会金牌擦肩而过后,利马说,「赢得铜牌的快乐胜过一切可能有的怨恨。或许他是上帝派来考验我的。」

01:12

利马和现在的世界马拉松第一人基普乔格一样,也是将近27岁才开始从越野跑转项马拉松。

就竞技层面而言,身高只有1米68的利马具备了顶尖马拉松选手的能力。可在最值得/应该出成绩的大赛上表现往往都不尽如人意,不被看好的时候反而跑的不错,但……又遇到诸如雅典这样的意外。

在世界体坛这样的运动员倒也不少见,只能说命运这东西,一言难尽。

回顾一下利马职业生涯的一些比赛——

1996年,利马在东京国际马拉松(如今东京马拉松的前身)以2小时8分38秒赢得了第一个马拉松冠军;同年他也参加了自己的第一届奥运会,亚特兰大奥运会。发挥糟糕,只跑出2小时21分01秒,第47名完赛;1997年的田径世锦赛马拉松,第23名完赛;1998年,福地东京,29岁的他跑出个人PB,2小时08分31秒,然而依然输给西班牙的阿尔贝托·尤兹达多,只获得第二;1999年和2003年泛美运动会的马拉松比赛,利马倒是发挥稳定,分别2小时17分20秒和2小时19分08秒,蝉联冠军;2000年悉尼奥运会,照理说31岁的利马处于生涯巅峰期,也应该出成绩,结果跑的还不如亚特兰大,2小时37分08秒的成绩位列第75名,落后那届冠军阿贝拉近27分钟。表现让人大跌眼镜;2004年4月的汉堡马拉松,利马2小时09分39秒夺冠,算是让人对已经35岁高龄的他第三次出征奥运会有了期待。

然后就是雅典奥运会马拉松比赛了——

35岁高龄、个人第三届奥运会、跑的是最为经典(难度也很大)的「马拉松-雅典」线路(既是奥运会发源地,也是马拉松的发源地),号码布都很顺口,第“1234”号选手。

马拉松通常都是每届奥运会最后一个比赛项目,8月29日,103名选手出发了。

老将利马一直处于领跑位置,半程之后领先优势越来越大。到第35公里时,利马领先了意大利选手巴尔迪尼48秒,算成距离,差不多近300米。

一般在这个距离,对有经验的选手来说比赛已经越来越在把握里了。当天利马的状态确实很出色,在最考验体能极限的35公里段左右依然表现出很好的态势,而后面的选手并没有能缩短距离的迹象。

这个时候意外出现。赛道上忽然闯进一个穿着传统服饰的醉汉,一把把利马推到路边观众里,还阻挠他继续比赛。

这人是知名的宗教狂热分子、57岁的爱尔兰牧师霍兰。

一年前这哥们还做过更惊天地泣鬼神的事,直接闯进银石赛道,想阻止正在进行的F1比赛。

沿途观众也挺身而出,帮助利马脱离霍兰的阻挠。不过这个突发意外还是让利马损失了大量时间,更重要的是整个比赛节奏完全被打乱了。

在几乎是正好处于体能极限的距离,忽然被迫中断,整个人也惊魂未定。“突如其来的袭击吓了我一跳。我一开始还以为他会拿刀捅我。“”他并没伤到我,但是打乱了我的节奏,让我无法集中精力比赛。”

利马重新回到赛道比赛后,整个节奏就不对了。他依然领跑但优势开始被蚕食。38公里左右,意大利人巴尔迪尼和美国人凯夫莱齐吉(后来以41岁高龄拿到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后次年的波马冠军)超过了利马。

利马此时显然已经没有什么余力再去赶超了。

最终利马2小时12分11秒、落后冠军1分16秒的成绩获得铜牌。

相比此前两届奥运会第47、75名,这次拿到铜牌已经算突飞猛进了。不过作为自己最后一次奥运之旅,一度几乎摸到金牌,却因为完全莫名的意外失去,依然很惋惜。

巴西奥组委赛后上诉,要求国际奥委会复制一枚金牌发给利马。但上诉被驳回。

雅典奥运会结束时,国际奥组委为弥补遗憾、以及表彰他“公平竞争和发挥奥林匹克精神的优异表现”,颁发了一枚“顾拜旦体育道德风尚”奖章(Pierre de Coubertin medal)给他。

利马的心态很好,即便比赛中遭遇意外,最终跑进主会场时,他依然面露微笑,还一路跳着舞进场,与全场的观众互动,最终颁奖时也没有什么怨言。非常大度。

“赢得铜牌的快乐胜过一切可能有的怨恨。或许他是上帝派来考验我的。”

利马「输了比赛,赢了人生」的章节也在雅典奥运会后开始呈现——

雅典奥运会当年,利马拿到巴西年度最佳运动员;他变得家喻户晓,全世界很多人都开始了解他(尽管这时候他的职业生涯已经几乎结束了)。刚果为获得雅典金牌的运动员发行了一组纪念邮票,里面有利马的单张;他的故事出现在电影里,宣传语是利马的名言,You can stop my body, I am not my body;2005年7月,获得雅典奥运会男子沙排金牌的雷戈·伊曼纽尔还表示要把自己的金牌送给利马,当然被他谢绝了;

左下角,利马

而利马在巴西国内的地位也变得很高。

2016年里约奥运会,原本外界猜测最有点燃圣火可能的是球王贝利,毕竟贝利也被很多人认为是体育第一人。结果75岁的贝利当时身体不太好,又有其它原因无法点火。第二号人选是前法网冠军古斯塔沃·库尔滕,库尔滕算得上是纳达尔之前的红土之王。

不过最终这个代表国家最高体育荣耀的任务,还是交给了利马。

同等地位,想象一下北京奥运会的主火炬手李宁,之于中国体育是什么级别。

47岁的利马最终点燃了里约圣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