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名範德萊·科代羅·德·利馬(Vanderlei Cordeiro de Lima),巴西的馬拉松長跑選手。

利馬參加過三屆奧運會,前兩屆(亞特蘭大和悉尼)的成績都非常平庸。最後一次雅典奧運會時利馬已經35歲“高齡”,他的表現特別出色,直到最後7公里還領先第二名將近1分鐘。但35公里處他被一個極端分子強行推到路邊觀衆席裏,節奏徹底被打亂。

原本幾乎可以說金牌勝券在握,最終被接連超過,只收獲了銅牌;

但雅典的意外也讓利馬成爲更家喻戶曉的體育明星。

雅典奧運會閉幕式,國際奧委會授予他“顧拜旦體育道德風尚”獎章(Pierre de Coubertin medal),表彰他在面臨事故時所展現出的公平競爭精神。而利馬也成爲巴西最偉大的運動員之一,2016年裏約奧運會,利馬作爲主火炬手在馬拉卡納體育場點燃了主火炬。

巴西有無數知名的的偉大運動員,但最後利馬能作爲主火炬手,算是對他運動生涯、尤其是雅典錯失金牌的肯定。

對利馬自己而言,沒拿到金牌肯定很可惜,那次意外算變相的幫助他拔高了人生高度。沒多少人記得雅典奧運會馬拉松的冠軍是誰,但很多人都知道利馬的名字。放世界範圍,利馬也出現在多國的教材、郵票裏,成爲一種象徵,已經超過了體育範疇。

和自己最後一次、也是近在咫尺的奧運會金牌擦肩而過後,利馬說,「贏得銅牌的快樂勝過一切可能有的怨恨。或許他是上帝派來考驗我的。」

01:12

利馬和現在的世界馬拉松第一人基普喬格一樣,也是將近27歲纔開始從越野跑轉項馬拉松。

就競技層面而言,身高只有1米68的利馬具備了頂尖馬拉松選手的能力。可在最值得/應該出成績的大賽上表現往往都不盡如人意,不被看好的時候反而跑的不錯,但……又遇到諸如雅典這樣的意外。

在世界體壇這樣的運動員倒也不少見,只能說命運這東西,一言難盡。

回顧一下利馬職業生涯的一些比賽——

1996年,利馬在東京國際馬拉松(如今東京馬拉松的前身)以2小時8分38秒贏得了第一個馬拉松冠軍;同年他也參加了自己的第一屆奧運會,亞特蘭大奧運會。發揮糟糕,只跑出2小時21分01秒,第47名完賽;1997年的田徑世錦賽馬拉松,第23名完賽;1998年,福地東京,29歲的他跑出個人PB,2小時08分31秒,然而依然輸給西班牙的阿爾貝託·尤茲達多,只獲得第二;1999年和2003年泛美運動會的馬拉松比賽,利馬倒是發揮穩定,分別2小時17分20秒和2小時19分08秒,蟬聯冠軍;2000年悉尼奧運會,照理說31歲的利馬處於生涯巔峯期,也應該出成績,結果跑的還不如亞特蘭大,2小時37分08秒的成績位列第75名,落後那屆冠軍阿貝拉近27分鐘。表現讓人大跌眼鏡;2004年4月的漢堡馬拉松,利馬2小時09分39秒奪冠,算是讓人對已經35歲高齡的他第三次出征奧運會有了期待。

然後就是雅典奧運會馬拉松比賽了——

35歲高齡、個人第三屆奧運會、跑的是最爲經典(難度也很大)的「馬拉松-雅典」線路(既是奧運會發源地,也是馬拉松的發源地),號碼布都很順口,第“1234”號選手。

馬拉松通常都是每屆奧運會最後一個比賽項目,8月29日,103名選手出發了。

老將利馬一直處於領跑位置,半程之後領先優勢越來越大。到第35公里時,利馬領先了意大利選手巴爾迪尼48秒,算成距離,差不多近300米。

一般在這個距離,對有經驗的選手來說比賽已經越來越在把握裏了。當天利馬的狀態確實很出色,在最考驗體能極限的35公里段左右依然表現出很好的態勢,而後面的選手並沒有能縮短距離的跡象。

這個時候意外出現。賽道上忽然闖進一個穿着傳統服飾的醉漢,一把把利馬推到路邊觀衆裏,還阻撓他繼續比賽。

這人是知名的宗教狂熱分子、57歲的愛爾蘭牧師霍蘭。

一年前這哥們還做過更驚天地泣鬼神的事,直接闖進銀石賽道,想阻止正在進行的F1比賽。

沿途觀衆也挺身而出,幫助利馬脫離霍蘭的阻撓。不過這個突發意外還是讓利馬損失了大量時間,更重要的是整個比賽節奏完全被打亂了。

在幾乎是正好處於體能極限的距離,忽然被迫中斷,整個人也驚魂未定。“突如其來的襲擊嚇了我一跳。我一開始還以爲他會拿刀捅我。“”他並沒傷到我,但是打亂了我的節奏,讓我無法集中精力比賽。”

利馬重新回到賽道比賽後,整個節奏就不對了。他依然領跑但優勢開始被蠶食。38公里左右,意大利人巴爾迪尼和美國人凱夫萊齊吉(後來以41歲高齡拿到波士頓馬拉松爆炸案後次年的波馬冠軍)超過了利馬。

利馬此時顯然已經沒有什麼餘力再去趕超了。

最終利馬2小時12分11秒、落後冠軍1分16秒的成績獲得銅牌。

相比此前兩屆奧運會第47、75名,這次拿到銅牌已經算突飛猛進了。不過作爲自己最後一次奧運之旅,一度幾乎摸到金牌,卻因爲完全莫名的意外失去,依然很惋惜。

巴西奧組委賽後上訴,要求國際奧委會複製一枚金牌發給利馬。但上訴被駁回。

雅典奧運會結束時,國際奧組委爲彌補遺憾、以及表彰他“公平競爭和發揮奧林匹克精神的優異表現”,頒發了一枚“顧拜旦體育道德風尚”獎章(Pierre de Coubertin medal)給他。

利馬的心態很好,即便比賽中遭遇意外,最終跑進主會場時,他依然面露微笑,還一路跳着舞進場,與全場的觀衆互動,最終頒獎時也沒有什麼怨言。非常大度。

“贏得銅牌的快樂勝過一切可能有的怨恨。或許他是上帝派來考驗我的。”

利馬「輸了比賽,贏了人生」的章節也在雅典奧運會後開始呈現——

雅典奧運會當年,利馬拿到巴西年度最佳運動員;他變得家喻戶曉,全世界很多人都開始瞭解他(儘管這時候他的職業生涯已經幾乎結束了)。剛果爲獲得雅典金牌的運動員發行了一組紀念郵票,裏面有利馬的單張;他的故事出現在電影裏,宣傳語是利馬的名言,You can stop my body, I am not my body;2005年7月,獲得雅典奧運會男子沙排金牌的雷戈·伊曼紐爾還表示要把自己的金牌送給利馬,當然被他謝絕了;

左下角,利馬

而利馬在巴西國內的地位也變得很高。

2016年裏約奧運會,原本外界猜測最有點燃聖火可能的是球王貝利,畢竟貝利也被很多人認爲是體育第一人。結果75歲的貝利當時身體不太好,又有其它原因無法點火。第二號人選是前法網冠軍古斯塔沃·庫爾滕,庫爾滕算得上是納達爾之前的紅土之王。

不過最終這個代表國家最高體育榮耀的任務,還是交給了利馬。

同等地位,想象一下北京奧運會的主火炬手李寧,之於中國體育是什麼級別。

47歲的利馬最終點燃了里約聖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