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隻手把吳鉤,意氣高於百尺樓。一萬年來誰著史,三千里外慾封侯。

這是李鴻章二十歲的時候寫下的一首詩,當年意氣風發的他憧憬着自己將來的封侯拜相。

李鴻章,晚清三大名臣之一,17歲中秀才,21歲中進士,23歲進入曾國藩的帳下,曾被曾國藩視爲自己未來的接班人。年紀輕輕,起點也非常的高。足以見得這是一個能力很強,有遠大抱負的人。

能力強,抱負遠大之人,做事有時會過分的狠辣和倔強。

1860年,37歲的李鴻章因爲兩件事和自己的老師曾國藩鬧翻了。

1851年,太平天國起義爆發,曾國藩奉命平息起義,到了1860年,太平天國的勢力已經不像從前了,但是實力依然不容小覷,當時曾國藩負責追剿太平軍,把大本營駐紮到了祁門,這一點李鴻章是堅決不同意的因爲祁門易攻難守,且無路可逃,把大本營駐紮在這裏無疑是自尋死路。並且,曾國藩處罰幕僚李元度,李鴻章也十分的有意見。在曾國藩最艱難的時刻李元度力挺曾國藩,但是後來,因爲在徽州的時候,因爲沒有聽曾國藩堅守不出的命令,而導致了徽州被攻破。爲徽州是祁門的門戶,李元度雖然犯了錯誤,但正逢用人之際,再加上其力挺過曾國藩,而且,李元度又是曾國藩手下資格最老的親信,不能在這個時候奏報朝廷,爲此李鴻章和曾國藩還吵了一架。

後來,曾國藩被太平軍困在祁門,並做好了以身殉國的準備,最後被手下的將軍鮑超救出。而後來,李元度被啓用,做了很多有聲有色的事情,足以見得李鴻章是一個有遠見卓識的這麼一個人。

1863年,李鴻章率軍圍攻蘇州,蘇州是太平天國李秀成苦心經營的地盤,雖然當時李秀成不在蘇州,可蘇州易守難攻。但是蘇州內部的團體有內部矛盾,李鴻章藉助其內部矛盾,讓洋槍隊隊長,一個名叫戈登的英國軍官做中間人,許以加官進爵的承諾,讓慕王譚紹光手下的四王和四天將獻出蘇州。

結果,蘇州被獻了出來,主將譚紹光被斬首,而李鴻章發現太平軍依然掌握着半個蘇州,這下子李鴻章不幹了,把投降來的八個人在酒桌上全都給砍了,並把蘇州投降的兩萬多太平軍全都殺了。足以見得,李鴻章是一個爲達目的心狠手辣之人。

後來,李鴻章成立了自己的淮軍,有了屬於自己的勢力,可以說是意氣風發,在後來的洋務運動等方面,李鴻章也表現得十分的突出,足以成爲那個時代的符號。

但是,由於清政府不是特別的給力,經常籤一些喪權辱國的條約,但是清政府的一些貴族不想出面,再加上當時的漢人官員名聲太大,於是,滿清政府的內部人員總是把一些棘手的問題丟給漢人官員,曾國藩在處理天津教案的時候,引發了民間百姓的不滿最後“引咎辭職”,而當時風頭很大的李鴻章最終也沒好到哪去。

1894年,中日甲午之戰爆發,中國戰敗,第二年,時年72歲的李鴻章去日本談判,因爲中方慘敗,所以必須接受日方提出的條件,當時的日本首相伊藤博文是一個年輕時對李鴻章十分崇拜的人,但是兩國談判不是兒戲,而且日本的需求着實不小。又是割地又是賠款,李鴻章雖說手上有權,但是大權依然在滿清政府的手上,幾經談判之後,沒有得到雙方都滿意的結果,後來,李鴻章在日本被一個激進的日本愛國分子小山豐太郎刺殺,捱了一槍,省下了一億兩白銀,最後簽下了《馬關條約》。

李鴻章是一個十分有氣節的人,在離開日本之後,他就發誓,再也不踏入日本一步,後來,因爲公事,李鴻章必須借道日本去俄國,李鴻章說什麼也不在日本住宿,並且在中途換乘的時候也不願意乘坐日本的小舢板,最後在兩個換乘的船之間搭上一塊木板,以73歲的高齡顫顫巍巍地走了過去。

1901年,11月7日在李鴻章病逝前的一個小時,還在俄國公使逼迫下籤了一箇中俄條約。

作爲外交能手的李鴻章,一生簽下三十多個條約,幾乎各個喪權辱國,而李鴻章則是慈禧太后推出去背鍋的人。

臨終前,李鴻章又寫下了另外一首詩:秋風寶劍孤臣淚,落日旌旗大將壇。海外塵氛猶未息,諸君莫作等閒看。

由當年的年輕氣盛,意氣風發,到後來的年老體弱,聲名狼藉。李鴻章的一生不可謂不悲壯,但是國家不強大,就算李鴻章在想展現才能,也沒有展現才能的餘地。於是纔有了李鴻章由早期的“欲封侯”到後來的“孤臣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