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羿射九日》,是一則古老而膾炙人口的神話故事,講述了古時候十個太陽給人們帶來的災難,羿經歷了千辛萬苦,射下了九個太陽,大地重現勃勃生機的故事。這篇課文我備課很久,是我講的一個公開課,現在我將重點知識點分享給大家,如果二年級的小朋友還沒有學到這一課,我們家長可以先收藏一下,到預習課文的時候,我們拿出來用一下。

下面我們來說一下生字,生字分爲一類字和二類字,一類字就是需要同學們會認識會讀會寫的生字,二類字只需要同學們會認識,會讀就可以了,二類字一般都是兩個藍線之間的字,不是田字格中的字。

二類字識記:

畢竟是二年級下冊的最後一課,所以說生字都比較複雜,都是合體字,我們就可以採用形近字比較的方法來認識生字,大家可以看圖比如:植樹的植和值日的值,這兩個字只是偏旁不同,當然這兩個字我們也可以採用換偏旁的方法來進行識記。我們具體來說一說

1.加一加的方法:射,值,熔,箭,裂,串,炎,稼。

2.換偏旁的方法:值-植,艱-根等。

3.編口訣:炎,火上加火很炎熱。

一類字書寫:

本課需要注意的幾個生字是:覺。一定要注意上下,等寬上短下長,第二筆是點不能寫成豎。

值。左左右寬,裏面是三橫。

課文的學習:

1.閱讀:同學們,要學會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這篇課文需要我們要學會默讀,不要指讀。

2.整體感知:根據內容說說,課文是按照什麼順序寫的?課文先寫了什麼,再寫了什麼,最後寫了什麼?

答案看下面的圖片,課文先寫了后羿射日的原因(第1-3段),再寫了后羿射日的經過(第4-6段),最後寫了后羿射日的結果(第7段)。

3.我們先學習第一部分“爲何射日”

讀1到3自然段,我們可以知道故事發生的時間以及地點,時間是很久很久以前,地點是最東邊的海上,十個太陽,每天輪換給大地帶來光明和溫暖,我們一開始知道是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可是後來十個太陽很調皮,一起跑了出來,像個大火球炙烤着大地,“像”我們可以看出用了比喻句。第三自然段用了排比句,我們可以看到十個太陽,同時出現人們的生活變得十分艱難,所以說這是羿射九日的原因。

4.我們再學習“如何射日”

讀4到6自然段,第四,炸彈中我們可以看到對羿射九日的動作描寫,可以看出他的英勇的本領。羿一口氣射了九個太陽,最後一個太陽特別害怕,我們可以從“害怕極了”“慌慌張張”知道運用了擬人的修持手法。那爲什麼又留下了最後一個太陽呢?原來是因爲羿覺得沒有太陽就沒有了光明和溫暖,可以看出羿不僅本領高強而且有勇有謀,一心爲百姓着想。

5.最後學習“射日結果”

當天上只剩下一個太陽之後大地恢復了原來的樣子,這一段我們需要積累“AABC”的詞語,比如:歷歷在目,戀戀不捨。

6.結構梳理

請看圖片

7.補充拓展

后羿是五帝時期的人物,是嫦娥的丈夫, 他在年僅五歲時被父母拋棄,自幼在山林中成長,他善於射箭,後來成爲射師,曾經幫助帝堯射下九日,人們尊稱她爲“羿,大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