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關於越南軍隊的問題。例如蘇聯對越南的援助、越南軍隊的編制等等。今天,我們聊聊另一個問題,那就是越南軍隊的大裁軍。1988年,越南軍隊裁軍60多萬。軍隊的總兵力從120多萬,下降到了60萬左右。那麼,一直處於兩線作戰的越南,爲何要在1988年進行大裁軍呢?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問題。

首先,我們聊聊越南的近現代歷史。越南原本是中原王朝的三大核心藩屬國之一,曾經號稱爲“小中華。”越南在各方面向中原王朝學習,例如採用了中原王朝的服飾制度、科舉制度和文字制度,很多方面與中原王朝非常接近。在19世紀中期,西方列強對宗主國清朝發動了一系列的戰爭,例如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等等。清朝不得不開放各種通商口岸,簽署了大量的不平等條約,割讓了大量的土地。曾經不可一世的清朝已經疲憊不堪,再也無力維持自己龐大的宗藩體系。

19世紀80年代,清朝與法國簽署了《中法新約》以後,法國趁機佔領了越南等地區,越南淪爲了法國的殖民地。爲了便於管理,法國推行了很多有利於自己統治的政策,這些政策後來影響到了越南的方方面面。在這一階段,越南境內也有抵抗力量,但是實力薄弱,根本無力驅逐法國的統治。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法國、英國對德國宣戰。號稱擁有170萬軍隊的法國,作爲世界第五強國,僅僅抵抗了40天便戰敗投降。法國戰敗以後,德國東方的盟國日本,趁機佔領了越南等地。與法國相比,日本的統治僅僅4年時間。但是,日本的通州非常殘暴,簡直不給百姓們留活路。

在4年時間裏,有200多萬越南人被餓死。日本的統治,激起了越南各地人們的抵抗。原本只有30多人的越南遊擊隊,開始在越南各地迅速壯大。截止1945年8月,日本戰敗投降的時候,越南遊擊隊已經發展到了3萬多人,控制了越南北部的大片地區,這支武裝力量就是越南人民軍的前身。日本戰敗以後,此時的法國,計劃重新確立自己在東南亞地區的統治。越南則準備獨立發展,走自己的道路。

雙方的目標差距太大,幾次談判最終破裂。法國開始不斷地抽調軍隊開赴越南,越南從40年代中期,開始了抗法戰爭。越南屬於標準的農業國,法國則是標準的發達國家。越南軍隊從武器、人員到指揮水平,都遠遠不如法國。在40年代的中後期,越南軍隊只能退守北部山區打游擊。但進入50年代初期,各個盟國都開始援助越南。越南的高中低各級軍官,還進入了盟國的軍校進行學習。越南的局勢開始逆轉,越南軍隊開始了局部反擊。尤其是在奠邊府大捷以後(在盟友顧問團的指揮下,全殲了1萬多法國軍隊),法國已經轉攻爲守,而且情況岌岌可危。法國的國力比較有限,進入50年代中期以後,筋疲力盡的法國決定從越南全面撤軍。

截止50年代中期,越南軍隊已經達到了30多萬兵力(基本上以步兵爲主),成爲了不可小覷的武裝力量。請注意一個問題,在50年代援助越南的國家中,沒有蘇聯。當時,蘇聯僅僅援助了一些二戰時期繳獲的德國武器,對越南的幫助非常小。法國從越南撤軍,僅僅幾個月以後,美國便開始插手越南問題。起初,美國僅僅是援助南越政權。由於南越政權實在指望不上,面對北方的進攻,根本就無力招架。美國不得不派遣軍隊直接參戰,而且派遣軍隊的數量越來越多。

從1962年開始,美國軍隊開始進入越南,越南開始了艱苦的抗美戰爭。1965年,蘇聯出於自己的利益考慮,開始大規模援助越南,由於蘇聯國力雄厚,迅速成爲了越南最大的援助國。以至於越南後來在各方面都偏向蘇聯,稱呼蘇聯爲“第二故鄉。”蘇聯與鄰國發現武裝衝突的時候,越南明顯偏向蘇聯拉偏架。在一系列國家的援助下,越南開始了長達10餘年的抗美戰爭。美國雖然國力雄厚,但主要的戰略核心在中西歐地區,不能在亞洲投入太多的力量。經過反覆權衡以後,1973年,美國從越南全面撤軍。

不過,在撤軍之前,美國給南越政權留下了大量的武器裝備。後來,這些武器裝備都“送”給了越南軍隊,歷史驚人地相似。南越政權果然靠不住,僅僅2年以後,越南軍隊大舉南下,完成了南北統一。截止這個時候,越南軍隊的總兵力達到了150萬以上。長達30餘年的戰爭,造成了高額的經濟損失和巨大的人口傷亡。當時,越南出現了男女比例失調的情況,到處都是戰爭寡婦,民間的勞動力數量不足。面對殘垣斷壁的局面,此時的越南應該迅速轉入恢復生產、發展經濟的工作。但越南沒有這麼做,依靠長期戰爭磨礪出來的強大軍隊(蘇聯提供了不斷的援助和武力保障),越南準備計劃重建當年法國建立的印支聯邦。

1978年,越南進行了全面的軍事改革,裁撤了20多萬老弱病殘,但總兵力仍在120萬以上。下轄了58個步兵師,以及各種類型的裝甲旅、炮兵旅。依靠蘇聯的條約保護和大力援助,1978年12月,越南出動20多萬軍隊,佔領了自己西邊的兩個鄰國。國際局勢牽一髮而動全身,越南的軍事行動引發了一系列的連鎖反應。進入1979年,越南遭到了30多萬軍隊的進攻,又與鄰國開始長達10餘年的軍事對峙。越南的國力非常有限,依靠自己的力量根本無力維持百萬大軍,越南基本上依靠蘇聯提供的武器和物資。長期的戰爭,導致越南無法進行經濟建設,重心始終在軍備上。根據計算,蘇聯每年援助越南的物資和武器總額,在20億美元左右。

大量青壯年在軍隊服役,或者間接爲軍隊工作,造成了越南民間勞動力嚴重不足。在七八十年代,亞洲各國的經濟持續發展,出現了著名的亞洲四小龍。很明顯,越南根本沒有機會發展自己的經濟。蘇聯由於自身各方面的原因,從1985年開始,停止了對越南的一切援助,越南立刻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尷尬局面。爲了擺脫被動的局面,1986年,越南推行了著名的革新開放,相當於越南版的改革開放。越南計劃發展經濟,起到招商引資的作用。

與此同時,面對數量龐大的軍隊(120多萬常備軍,而且處於戰爭狀態),越南感到很大的壓力。巨大的軍備消耗,讓越南無法承擔。1987年,越南的六屆二中全會上,越南高層決定裁軍三分之一,也就是從IJ40萬左右。但是到了1988年,裁軍數量又提高到了二分之一,計劃總計裁軍60多萬。由此可見,軍備的壓力確實非常大。進入90年代以後,越南進入了經濟發展的軌道,百姓們的生活明顯改善。其實,對於普通百姓來說,不需要什麼開疆拓土,而是需要安居樂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