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读【道德经】,本人觉得要比【论语】讲的要难一些。字数多且含义不似【论语】那般朗朗上口,通俗易懂。但深挖下来,发现里面的内容竟有振聋发聩之效。

昨日读三知三守有感,和大家分享下。

何谓“三知三守?”

我先举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带着案例去体会里面的哲学,更容易懂。

在公司里,我要和别人一起竞争管理者的职位。本来我对此信心满满,然而我的竞争对手竟然用了很卑劣的手段来抹黑我,领导竟然相信了,并将他提拔上去,我没竞选成功,甚是气愤难过。

这算是一个比较普遍性的例子,正常人的反应基本和上述差不多。但如果参悟到【道德经】的哲学后,你可能会换一种想法。

【道德经】开篇讲的是道,在第二章之后便开始讲德。其中“三知三守”便是“德”的一种,曰“常德”。

要理解其中的话,先要明白“雄雌白黑荣辱”的含义。明朝首辅沈一贯的著作【老子通】中对此作出的解释是:“雌雄以刚柔言,黑白以明晦言,荣辱以贵贱言”。

于此,我们再来理解其中的含义。

一、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为天下谿,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释义:

“雄”,为阳,为显,喻意味尊贵、刚健

“雌”为阴,为隐,喻义为谦卑、柔弱。

知晓了尊贵,守的住卑贱,可以成为天下的溪流。成了为溪流,常德就不会离身,人就会复归于初生婴儿的状态,即“返璞归真”。

其中,我认为有两层含义在里面。

第一层,世人都知道尊为荣,卑为贱,故穷其一生只为尊荣,以卑贱的人生为耻辱,好刚恶柔,这样往往会让人的思想偏执。如果把人放到和“溪流”一样低微渺小,那么才能真正的体会到“谦德”,以谦卑之态待人待物,如此方可实现“尊荣”。这和以静为本,刚柔并济,以柔克刚是一个道理。

第二层,前后顺序是不能变换的。一定是知晓“雄”的人,才去守住“雌”。不然,人就会变得柔弱不堪,失去了上进和奋斗的心。而只有一心向往“雄”的人,却能以守“雌”之心处世,修道必有所成。

应用到生活中便是这样的道理,你知道你在追求着或者已经享受到了荣华富贵,但你不能太过于嚣张跋扈了。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换句通俗的来讲“闷声发大财”。

前不久有严书记因为自家夫人的张扬,落马了。最近疫情爆发,又有夫人在抖音上秀出自家公安局的老公分了用于赈灾的多种蔬菜水果,搞得老公也被调查了。

结合前面职场竞争的案例,知雄守雌便是要教你怎么去争。不是头破血流、你死我活,拼了命去争取,而是做好你自己的事,以谦卑之态面对工作、职场、同事,静静的等待结果就好。秉承着“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的态度就好。

二、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白”:为明、显、亮,喻义明亮、光彩

“黑”:为阴、晦、暗,喻义黑暗、收敛

知晓什么叫“白”,做到心明眼亮,然而我也要守卫的住黑暗的一面。

黑白本就是个交替的过程,有黑夜才会有白天。在成年人的世界里,不会再有如今这般非黑即白的体会,大家都知道里面会有过度的“灰”色。

立场不同,看到的世界就不会相同,黑白更不同。

张扣扣为母报仇的例子,23年前的血案,张扣扣不惜以生命为代价也要为母亲报仇。在张家人和外人看来,他是个孝子、英雄。可对于被杀死的王家人呢?他们认为张扣扣是魔鬼、是杀人恶魔。

在拐卖儿童的案件中,失去儿童的家庭是多么悲痛。而那些把孩子买回来的家庭,对孩子很好,不惜一切代价供孩子读书,把孩子养育成人,他们是“黑”的,但也没有“黑”的那么彻底,至少孩子没有没折去手脚沿街乞讨受虐待。

中日战争,我国认为抗日战争中的日军是恶魔,可日本国内却敬他们为英雄,至今那些恶魔战犯还供奉在“靖国神社”当中。你的白,可能是我的黑。

这世上必然是有黑有白,但我们知道白的情况下,还能理解明白承认允许黑的存在,这样才是圣人的思考行为方式,这样才能作为天下人统一思考的式样,从而达到无极的状态。

结合到前面职场竞争的案例,当你知晓竞争对手抹黑你的时候,你该怎么想?他自有他的用意,有他的难处,有他的报应。这是他的行为,你需要做的,依然是静静的看着等着就好。清者自清,无需在意他人的评价。

总结

这段话的哲学就是让世人知道“强”“明”“荣”的一面,但是它们的对立面必然也要存在的,而且存在就有存在的道理。你不能对前面的那面进行赞美,也不能对对立面进行批判。去掉人为主观的相对性,看着他们以自然的动态去运转,这便是“道”。

好了,回到之前的案例,你最终还是没竞选上。不过你不需要难过,我们可以积蓄力量,向着下一次“荣”去进取,此次的败北虽是“辱”,我们亦能以平常心度过。

如此,算是悟道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