跂(qì)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其於道也,曰餘食贅行,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者不立,跨者不行”

“跂”即踮着腳尖,這樣的站立是不會長久的。

“跨”即邁着闊步行走,走的也不會遠。

【道德經】中對“跂者”“跨者”指的是不修道者,無內明之心。

在現實當中,人爲什麼要踮着腳尖呢?心有所圖,然而身量不足。想夠到樹上成熟的果子,奈何自己個子不夠高,所以才踮着腳去夠,但這樣的行爲往往導致自己很累,也摘不到幾個果子。

“跨者”,大步向前邁,這樣的路走不長久。

這兩類人,都是普通人,也是老子心中的“不修道者”。修道者,不會這樣急功近利的去追求。

【道德經】和儒家思維很是不同,孔子主張的是出世,故多勸人積極進取,如:苟日新,日日新。而老子則強調,事物的發展規律必然是由盛到衰。知曉了現實的殘酷,又被生活狠狠的洗禮之後,我們又知道突破不了命運該怎麼辦?

有兩種解決方式:

第一:“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物極必反,保持自己一直處於不“極”的狀態。所謂“鳥獸盡,良弓藏”,故而不讓鳥獸盡是多少守衛邊疆的大吏的處世哲學。

第二:把事物的運行規律看透,積極的調整自己的心態,淡然的去面對這一生,追求“道”和精神上的昇華。

那麼想要看透,讓自己在坎坎坷坷的人生中平淡堅強的度過?

老子給出了四條修身之法的“違象”,不這樣做,就好了。

一、【自見者不明】:自見,說白了就是堅持自己的意見,固執已見,以自己的世界觀價值觀去衡量世界與世人,若是發現與自己不符的,便認爲對方是錯誤的。這樣的人,他的“見”是“偏見”,不“明”,更別提會見到“道”的本質;

切記:不要以自己的價值觀去要求別人!

二、【自是者不彰】:自是,自以爲是。總以爲自己是對的,聽不進去別人的意見,更不會去主動觀察別人對這個世界的看法,這樣的人反倒不會被彰顯是對的。

切記:不要總認爲自己是正確的,主動反省,才能不斷精進!

三、【自伐者無功】:自伐,自己誇自己的,反倒是沒有功勞。有些人,最喜歡的便是做出一點成績/好事,就在旁人耳邊喋喋不休。王婆賣瓜,自賣自誇,久了必會讓人心生反感。

尤其是在工作中最常見的便是有人曬朋友圈,凌晨兩點來一條終於完成工作了,真舒服!或者各種明示暗示自己在加班、努力等等。很多人以爲,這樣會讓老闆看到給自己留下一個好印象。殊不知,以這樣的“擇人”方式做老闆的,也終將不長久。更別提,讓多少其他同事心生厭惡。

切記:功勞不要由自己說出來,你做過,必然留下痕跡,沒必要去彰顯;

四、【自矜者不長】:自大的人是不會長久的。人可以有傲骨,但不可有傲氣。有傲氣,也不可顯現出來。你的自大,必然會使周圍人不舒服。異性相斥,這樣的路走不長。

治療自大有個見效很快的理論,【歸零】!把你的經驗和成績統統歸零,以一顆赤子之心去發掘周圍人的優點,你會發現自己要學習的地方有很多。畢竟,一個人學習的知識是有限的,誰都不是聖人和完人,哪有自大的資本呢!

而這四類,自見、自是、自伐、自矜,正是普通人最常見的通病。克服了這四種毛病,心態便大不一樣了,看待問題的角度不同了,人生的境界自然提高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