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绝大多数人对自来水中异味不会陌生,其实这是净水工艺采用液态氯消毒的表现之一。这种味道之所以残留在自来水中,是因为水中存在着一部分余氯,这是饮用水经过氯处理的一种表现,对此人们就有了疑问,经过氯处理的饮用水是否安全无毒呢?

首先、氯如何对水进行消毒的?

氯跟水接触时,一般会产生“歧化反应”,生成次氯酸和盐酸。起到灭菌作用的成分正是次氯酸,这是一种体积很小的中性分子,它首先会扩散到带有负电荷的细胞表面,然后利用自身较强的渗透力,直接穿透细胞壁进入细菌内部,氯杀死细菌就是通过破坏细菌的酶系统而实现的(酶是细胞赖以生存的基础之一,细胞新陈代谢的所有化学反应几乎都是在酶的催化下进行的)。

其次、氯是否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早在20世纪初,氯化法已经广泛应用于水消毒工艺,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对饮用水进行氯消毒所产生的问题也开始显现。最早是在1974年,科学家第1次在经过氯消毒的自来水中,发现毒副产品,原来在氯与水作用过程中,氯同时也与水中的有机物发生化学作用,生成有毒化合物,比如氯仿、溴仿、溴二氯甲烷等等。2年后美国国家癌症协会发现氯仿与动物患癌之间具有因果关系的科学证据。到20世纪90年代,流行病学家发现膀胱癌,直肠癌以及结肠癌等疾病的发病率,以氯消毒水的饮用量之间有潜在的相关性。

再次、氯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为什么自来水还要加入氯?

氯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鉴于氯化法在对水消毒的优势,它的应用依然最广,第一,在水量较大的情况下,氯化法的处理成本较低;第二,由于涉及在氯消毒后能长时间保持一定数量的余氯,持续消毒能力较强;第三,氯消毒已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消毒方法。

1991年的秘鲁,当时绝迹多年的霍乱重新开始在秘鲁肆虐,疫情严重,甚至相邻国家也没能幸免,公共卫生专家指出,出现这一现象和当地人担心氯消毒产生的副作用致癌而放弃对自来水的消毒有关。

可以看出目前我们还不具备放弃氯消毒的条件,在饮水安全性问题上,必须首先确保消除微生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其次才考虑减少消毒副产物对人体的危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