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宣王与孟子讨教与邻国交往的办法。

孟子说:“只有仁德的爱好和平的国君才能够用大国的身份去侍奉小国,因此商汤可以侍奉葛伯,周文王能够侍奉昆夷。只有,有才能智慧的国君才能用小国去侍奉大国。因此古公亶父才会去侍奉獯鬻,越王勾践才会去侍奉吴王夫差。用大国的身份去侍奉小国,是不愿意欺凌弱小而以天命为乐的人;用小国去侍奉大国,是不敢冒犯强者而敬畏天命的人。以天命为乐的人可以让天下安定,敬畏天命的人能够安定自己的国家。《诗经》中说:‘只有畏惧上天的威严,天下才会因此而安定。’”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告知撤回

宣王(听后)说:“先生的话语真深奥啊!但是,我有一个毛病,就是喜欢逞强好勇。”

孟子说:“那就请大王您不要好小勇,像那样按着剑,怒气汹汹地瞪着眼睛说:‘他怎可阻拦我?’这不过是匹夫之勇,只能与几个人较量。请大王不要喜欢这种匹夫之勇!

《诗经》中说:‘周文王勃然大怒,下令要调兵遣将,阻止那些侵略莒国的敌军,让周国恢复了安定,没有辜负天下百姓的期望。’这是周文王的勇。周文王一怒便让天下百姓都得到了安定。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告知撤回

《尚书》中说:‘上天让老百姓降生于世,又为他们降生了君王,降生了师表,这些君王与师表的唯一作用,便是帮助上苍来爱护黎民百姓。因此,不管他们是有罪之人还是无罪之人,都由我来负责,天下有哪个人违背上天的意志呢?’

只要有一个人在天下横行霸道,周武王便觉得羞耻,这便是周武王的勇。周武王一发怒便让天下安定了。现在大王也能一怒便让天下安定的话,那么,百姓还担心大王不好勇呢。”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告知撤回

原文:齐宣王问曰:“交邻国有道乎?”

孟子对曰:“有。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文王事昆夷。惟智者为能以小事大,故太王事獯鬻,勾践事吴。以大事小者,乐天者也;以小事大者,畏天者也。乐天者保天下,畏天者保其国。《诗》云:‘畏天之威,于时保之。‘

王曰:“大哉言矣!寡人有疾,寡人好勇。”

对曰:“王请无好小勇。夫抚剑疾视,曰:‘彼恶敢当我哉!’此匹夫之勇,敌一人者也。王请大之!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告知撤回

《诗》云:‘王赫斯怒,爱整其旅,以遏徂莒,以笃周枯,以对于天下。’此文王之勇也。文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

《书》曰:‘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四方有罪无罪惟我在,天下曷敢有越厥志?’一人衡行于天下,武王耻之。此武王之勇也。而武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今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民唯恐王之不好勇也。”

《梁惠王上》卷二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告知撤回

孟子认为,大国要学会仁义,与小国友好相处,小国不能自大,要主动与大国搞好关系,只有做到这两个方面,才能出现大国安定天下,小国安定国家的和谐局面。而要做到这两点,就要求大国能够以天命为乐,顺应规律,不欺小凌弱,要替上天来行使职责;小国要能畏惧天命,服从天命,不与大国为敌,以维护自己的生存。这里的天命并不一定要将其神秘化,也可以看成是自然发展形成的大的局面、趋势。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告知撤回

齐宣王对孟子提出的这套外交策略有些摸不着头脑。因为在战国时期,齐宣王所见到的都是靠战争来解决问题。现在孟子提出,不管你的国家是大是小都不应该打仗,让齐宣王颇为不解。于是他借自己好勇为由,进行询问。之后,孟子就大勇与小勇问题展开论述。他直白地提出,小勇能胜一人,而大勇可定天下。由此,孟子让齐宣王对“勇”有了不同的理解,同时再次提出了自己的仁政主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