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史记.田敬仲完世家》中,所占篇幅最大的莫过于齐威王、齐宣王和齐闵王祖孙三代了,战国历史中关于他们的成语和寓言故事非常多,我们的标题滥竽充数就是其中一个。

如此喜欢听吹竽的齐宣王和齐湣王父子,是不是特别昏庸呢,其实并不是,尤其是齐宣王,根据《史记》记载,齐宣王在位时,虽然喜欢孟子这样的文学家,但是他真正赏识的其实是孙膑和田忌这样的兵家人士,凭借着强大的军事力量,齐宣王在位时,东方诸侯都以齐国为尊。

齐宣王在位初期,还是一个比较傻白甜的君主,为了巩固王位,他的猜疑心比较重,经常怀疑亲兄弟,甚至被权臣利用。齐宣王因为不良爱好比较多,所以经常被齐威王宠妃卫姬找到毛病打小报告,险些让齐宣王被废。

但是,齐宣王做了大王之后,非但没有把卫姬放在眼里,还一直猜忌排挤担当过相邦,甚至批阅过奏章的田婴。他认为,田婴对他来说更具有威胁性。还好,田婴本人一直以忍让躲避为主,再加上田婴谋士齐貌辨的游说,齐宣王这才明白田婴并不想害他,让田婴回了封地。在田婴临死前,还亲自去探望。

齐宣王在位初期,十分信任邹忌,但是晚年的邹忌一直以排除异己为主,对相邦之位的痴迷已经让这个辩才无碍的才子开始用才能对付大臣。

因为邹忌是相邦,权倾朝野,所以很多人都来给邹忌当门客,齐宣王对此十分不悦。有一个叫晏首的贵族,他虽然也很富贵,但是门客少,这让齐宣王十分放心。但是,邹忌向齐宣王透露晏首这个人非常不喜欢举荐人才,生怕有人抢了他的位子,这番话直接让晏首失去了晋升的道路。

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齐宣王也开始懂得了什么话该听,什么话不该听。邹忌去世之后,齐宣王很快重新起用田忌,积极继承齐威王的外交方针和国策,使得齐国非但没有在他手里败落,反而更强大了。

齐宣王在位时,和齐威王一样非常喜欢看滑稽戏。

齐国有一个学者,他出身地位,是给人家做倒插门的,正好会滑稽戏。这位倒插门就是曾经给齐威王讲过故事的淳于髡。所谓滑稽戏就是身材矮小的男子故意扮丑,然后讲故事来给贵族取乐,其实是很作贱人的表演。但是淳于髡因为有思想,有学问,贵族们看他的表演并不会嘲弄他,反而十分尊敬。士子们为了得到齐王赏识,也喜欢上门拜谒他。

这不,有一天,淳于髡一天见了七个士子。齐宣王感到十分疑惑,“寡人听说,能在方圆千里找到一个贤人,那其它的贤人就会肩并肩向你走来。能在一百年里发现一个圣贤,那其他的圣贤就会接踵而至。可是,如今先生一天接见了七个读书人,怎么能保证这些读书人的才能并不是平庸的呢?”

淳于髡笑了笑,开始了他的表演。“我听说,同一种鸟,同一种兽,都是共享一个栖息地的。采药郞到低洼潮湿的地方去挖柴胡、桔梗这样的中药,就是一辈子都找不到,可是他们去山上挖,就可以拉满一车中药。这就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道理。大王,我发现这七个读书人都是有才能的,那从他们身边寻找有才能的吗就如同河中取水,在火石上取火一样,轻而易举。您怎么还担心这些人才会才能平庸呢?”

通过这样一番话,齐宣王很快找到了发现人才的方式。自此之后,他积极创办稷下学宫,招揽天下会文学或者会游说的人才,一时之间,除了淳于髡之外,孟轲,慎到等人才齐聚齐国,有的都做到了上大夫。

纪录片《风云列国之战国》曾经重演过齐宣王在稷下学宫召见颜斶的事件。当时,齐宣王让颜斶上前,结果被颜斶前反驳,双方开始了一场国君和人才谁更尊贵的论辩。

颜斶认为,当年秦国进攻齐国时曾经颁布法令,如果有人敢到柳下惠的坟地五十步外砍柴的,就立刻杀了。如果有人得到了齐王的头,可以封万户侯,赏赐黄金一千镒。可见,还是人才更尊贵。

齐宣王的侍从反驳道,做了大王可以统领千乘的土地,让读书人都放下仁义来到他的国家做臣子。可以,读书人才华再高,也只能自称匹夫,需要步行去自己的田里种地,活得再差点的还要住在田野里甚至胡同里,所以国君比人才尊贵。

颜斶又反驳道,“不对,大禹的父亲被安上罪名杀死,却依然可以凭借治水的功劳创立大夏。夏桀贵为国君,也照样被商汤替代,作为国君,到了亡国灭族之时,恐怕连住在胡同里的资格都没有。故而,人才可以凭借才能德行做国君,国君也会因为失去国家而虎落平阳。况且,国君都自称孤或者寡人,就是为了彰显谦虚的德行,吸引人才,尊重人才,所以人才更重要。”

颜斶的一番话深深打动齐宣王,国君本人就可以是人才,但是国君一旦失道,那就连士子都做不成了。为此,齐宣王打算允许颜斶可以与他同游,吃一样的肉,坐一样的马车,给颜斶的妻子赠送好看的衣服,甚至想拜颜斶为师。

但是颜斶长叹道,“美玉生于山中,会因为过度打磨而破碎。出身低微的读书人,一旦得到高官厚禄,离尊严扫地的日子也就不远了。况且我这个人一向低调,没有车马就步行,当不了权贵那就保证一生不犯罪,一辈子只求清静贞正四个字。我来稷下学宫不求功名利禄,只求能劝谏大王。”说完,就离开了稷下学宫归隐田园。

树立了人才更贵重的观念之后,齐宣王开始大量起用亲戚中有才华的,但是这样的行为并不利于国君发现出身不高的人才。于是,一个叫王斗的前来游说齐宣王,他一见齐宣王就暗讽齐宣王是昏君。

王斗一看齐宣王生气了,立刻说,自己心中的贤君是齐桓公小白。齐宣王尴尬地说,“寡人比较愚笨,见识浅薄,能做个守成之君就可以了,哪里比得上齐桓公呢?”

王斗笑着说,“齐桓公喜欢好马,好狗,美酒和美女,大王您也喜欢,只是大王您并不重视人才罢了。”齐宣王指出自己已经见过了许多人才,但是这些人才还是比较平庸,不具备让齐国强大的能力。王斗突然正色道,“我们让工匠做帽子而不让亲贵做帽子,这是为什么,不就是工匠更专业吗?同样的道理,大王治理国家,非要从亲贵中选材,怎么可能制定出更符合齐国实际的国策呢?”齐宣王恍然大悟,立刻从出身平平的读书人中选了五个人做官,齐国的国力更加强大了。

在选拔人才方面,齐宣王的优点颇多,但是在外交方面,齐宣王的失误就比较多了。因为秦国在他在位初期就攻打齐国,所以齐宣王一开始果断听从苏秦和陈轸的建议,选择合纵,一和秦国闹矛盾,就果断杀了王后断交。

后来,因为和楚国闹矛盾,齐宣王又听从张仪的意见,果断选择了连横。不但如此,齐宣王平时还喜欢插手东周等国家的内政,后来还对燕国趁火打劫。如果不是军事力量强大,齐宣王可能早就完蛋了。

后来,齐宣王还曾经试图讨伐魏国。听说这件事之后,淳于髡又开始给齐宣王讲故事,“大王,韩子卢是跑得最快的狗,东郭逡是最聪明的兔子。有一天,韩子卢饿了,想吃了东郭逡,于是它一直追东郭逡,东郭逡就一直不停跑,很快狗和兔子都累了。一个农夫看到了之后,就把他们都抓住吃了。如今齐国和魏国一旦打起来,那秦国和楚国就会像农夫一样坐收渔翁之利。”齐宣王这才作罢。

女史李氏曰:《史记》,《战国策》等著作中关于齐宣王的记载都是很多的,在之前的东周系列中,女史主要引用的是《史记》对齐宣王的记载。在今天的齐国视角中,笔者主要引用了《齐策》的故事,表面是写滥竽充数,实际是写人才与齐宣王之间的关系。虽然百度百科中有两篇关于孟子与齐宣王的交谈,但是考虑到《孟子》毕竟是语录集,再加上《史记》明确指出了孟子并没有被齐宣王赏识,所以那两篇齐宣王与孟子的对话,女史并未引用。

故事里的齐宣王,喜欢听吹竽,喜欢养狗养马,喜欢滑稽戏,喜欢后宫佳丽,喜欢美酒佳酿。但是,这些都是表层的喜欢,一旦遇到了对国家更有利的人才,齐宣王会立刻想起自己的责任。

那些“如果这个君主是个平民就好了,还能做艺术家”这样的言论本身就是错误的,身为国君,就有责任保护这个国家,有业余爱好不是君主任意妄为的理由。正如齐宣王自己领悟到的那句话,身为国君,一旦亡国灭族,连胡同都住不了,等待他的只有身首异处。

然而,这个大道理战国时期就有了,却依然有一代代的国君玩物丧志,身死国灭,一个个地扑倒在这句话里,再也起不来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