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妈妈我错了,你快出来”,妈妈赌气离开,赢下了赌局却输了孩子

孩子调皮、爱玩,父母一带出家门他们就“放飞自我”了!

到了回家吃饭的点,还是不愿意回家,根本不管大人在旁边催得多辛苦,父母都束手无策!

林女士的儿子毛毛3岁了。有一次,母子俩一起去商场买东西,出门时候林女士和孩子约定好,只逛超市不上游乐场,毛毛口头答应好的。

可到了商场,买完东西,毛毛却拉着妈妈往游乐场走。不管妈妈怎么劝,他还是一直在说:“我就要玩,不玩我就不走了。”

这让林女士脾气暴躁起来,怒气冲冲地对孩子说:“不行,妈妈回家还要做饭呢。”

可毛毛还是不依不饶,大哭大闹起来。

林女士一下子对毛毛失去了耐心:“你再不走,我就走了。”说完就往前走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看着妈妈真走了,毛毛有点着急害怕,跑到人群中大声地喊:“妈妈,妈妈我错了,你出来。”

这时林女士才从拐角慢慢走回来,拉着毛毛回家了。

林女士觉得这种“威胁”式的教育方式挺有效的,还和闺蜜们分享了这个方式。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很多时候,孩子会无理取闹很让家长头痛,家长会采用威胁、惧怕的方式,让孩子听话,表面上看是家长赢了孩子,实则伤了孩子都不自知。

1)“骗局”被孩子识破后,孩子更不愿意听大人话

一两次的“威胁”,迫使孩子放弃玩耍也许能起到救急的作用。

但是您可以试试连续使用多次以上这种方式,孩子还吃不吃这套?

因为父母并不是真的想丢下孩子,会停在某个地方回头看孩子。

聪明的孩子被“骗”了几次后就会跟着妈妈玩“捉迷藏”,抓住妈妈后,这种“威胁”就没什么作用了。

不仅丢掉了家长的威信,也失去了孩子的信任,简直得不偿失。

过不了多久,对亲子关系的影响,就会体现出来。

图片来源:叮当派好习惯

2)孩子安全感降低

父母骗孩子“我自己走了”,会影响孩子的安全感的建设。

孩子很信任父母,妈妈的一句“你不跟妈妈走,我就走了”在一些敏感的孩子看来:妈妈说这句话肯定是不喜欢自己了,想把自己丢掉。一直心事重重。

三招帮助妈妈解决孩子的“哭闹陷阱”,希望对你家孩子起效!

1)需要转移孩子注意力

小孩子不听大人的话不完全是不讲理,他们也分不清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而是对外面世界非常好奇。

他们会不停地触犯父母的底线,如果父母妥协了孩子就达成了目的,他会屡试不爽。

图片来源:叮当派好习惯

父母这时候要怎么做?可以试着转移孩子注意力,就拿林女士来说,孩子喜欢去游乐场是很正常,不要指望一个3岁的孩子能遵守承诺,妈妈可以给孩子买点爱吃的食物,或者说带你去书店看你爱看的绘本,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孩子就更愿意和家长走了。

2)父母要给孩子早立规矩

我们在带孩子出去玩之前就可以和孩子“约法三章”,比如只在游乐场玩一个小时,就必须回家(在此之前,建议家长指着时钟,让孩子有一定的时间概念)。

在孩子玩耍过程中可以不断进行倒计时。如果孩子按时结束游戏,按时回家,可以给予适当奖励。

图片来源:叮当派好习惯

“约法三章”的基本要求是惩罚和奖励要同时具备。

当孩子没有遵守事先约定的事儿,也可以进行适当的惩罚,比如背一首古诗等(一定要避免体罚和语言谩骂)。

惩罚是为了制止某一行为,奖励是为了鼓励某一行为。

这对培养自律是大有裨益的,并且是可实施的。

另一方面约法三章,还可以应用到生活中孩子其他经常出现的行为,对成长不利的行为。

比如孩子捣乱不愿意自己收拾玩具,就会没收玩具不给玩,或者取消看电视时间等,当孩子摔破家里的东西,就要要求孩子用自己零花钱买。

图片来源:叮当派好习惯,与文中内容无关

3)促进亲子关系和谐,沟通最重要

和谐的家庭环境应该是父母和孩子都能畅所欲言的,很多亲子矛盾的发生,都是因为家长和孩子沟通不畅。

一定要让孩子把心里的想法说出来,只有真正的理解了孩子,才能做出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

最后,叮当派好习惯认为:孩子的不听话,不是打几下骂几句就能改正的。要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就要用适合的方法才行。

你遇到孩子撒泼哭闹的时候是怎么处理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