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封建社會,婚姻多出於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前沒有愛情基礎,婚後也是義務多於愛情,所以古代的愛情詩,大多數都不是寫夫妻之間的愛情的。

李商隱則有些不同,他在婚前,就已經聽聞王茂元三女兒的美名,且在多篇詩中表現出有渴慕追求的意思,所以他們兩人的結合是有一定的愛情基礎的。婚後,王氏美麗賢惠,還懂詩,在李商隱的遊官生涯中,寫了不少憶內詩,都表明兩人的感情甚篤。

大中五年(851)暮春,王氏病逝,這年冬天,李商隱應柳仲郢[yǐng]徵辟,從軍赴東川(今四川三臺),赴蜀途中,李商隱思念亡妻,寫下了一首悲痛至極的悼亡詩《悼傷後赴東蜀闢至散關遇雪》。

悼傷後赴東蜀闢至散關遇雪劍外從軍遠,無家與寄衣。散關三尺雪,迴夢舊鴛機。

李商隱一生四處漂泊,在家裏的時間是極少的,但是,以前再漂泊,至少有妻子依依相送,回首便是家的方向。而這一次,妻子已經魂歸九泉,只剩自己一人再次踏上漂泊的旅途。

劍外從軍遠。劍外,劍閣之外,這裏指梓州。起句點明詩人遠行的原因,是前往蜀中任東川節度使幕府書記。“外”與“遠”二字,透露出了詩人漂泊之苦,隱含着詩人對故鄉與亡妻的思念。

無家與寄衣。與[yù],給。在遙遠的旅途中,人生唯一的安慰,便是故鄉與妻子,可是,妻子死了,家破碎了。天寒路苦,可是再也沒有人給自己寄來棉衣了。李商隱用寄寒衣這樣一個生活中的具體細節,訴說着自己內心巨大的悲痛與哀思。

散關三尺雪。第三句點“遇雪”詩題,大散關上,大雪封山,積雪三尺。大雪讓旅途更艱難,讓身心更苦寒,更突出了詩人悲涼的心情,同時也引出末句的雪夜夢迴。

迴夢舊鴛機。鴛機:刺繡的工具。大雪封山,詩人李商隱的旅途艱難,他只得在大散關的驛站裏歇息,在這若寒的驛站中,他朦朧入睡,睡夢中,他夢見妻子正在舊鴛機上,給自己製作寒衣,這是多麼悲切的情景呀!

清紀曉嵐《李義山詩集輯評》中評:“‘迴夢舊鴛機’,猶作有家想也。”妻子已經死了,但是在夢中,李商隱恍惚覺得妻子還沒有死,她還在給自己織寒衣呢。

這首詩中,詩人李商隱的悼詞傷感之情,層層推進,歩步加深,旅途之苦,遇雪之寒,悼亡之悲,種種悲情交織在一起,讀來字字含淚。尤其最後一句,以溫暖的夢境,反襯現實的悲涼,給人強烈的震撼。

《唐人萬首絕句選評》:此悼亡詩也。情深語婉,意味不盡,義山五絕中壓卷之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