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篇推文 1714字 阅读时间:5分钟

去年双十一之后,电商平台数据依旧华丽,但平台里的商家却根本快乐不起来。

卖的多是真的,但卖得多亏得多也是真的,消费者希望在双十一买到便宜货,而双十一的推广费用也是逐年水涨船高。

这一增一减,极大地压缩了商家的利润。

失去了推广成本的优势,现在的电商,和开实体店的成本其实是差不多的,甚至还要高些。

搞过网店的朋友,自然明白二小想说的,大家应该能感同身受。

有人就天猫开店做了一份预算:

如果你在天猫开店经营,20元出厂价的商品,卖60元都回不到本。

入驻费用、包装、物流、平台扣点、拍摄、税收......算上这些必要支出25元,卖六十只有15元的毛利了。

接下来,人工成本、平台推广成本、库存成本、资金成本基本就把这15元瓜分完了。

这样搞下来,还不如存银行呢!

当然了,这也不是一种坏现象。

咱们曾经说过,啥时候肉和蔬菜一个价了,农业就到头了。

同理,网店和传统店铺成本差不多的时候,传统电商的天花板也就到了。

以前实体店被网店抢生意,现在网店失去了成本优势,大家又回到了同一起跑线。

如果你仔细留意,会发现实体店卖的有些东西,比网购还便宜;因为一些网店为了保证利润,都悄悄涨价了。

这就好比出租车和网约车的关系。

网约车平台撒钱的时候,几块钱就能打到车,现在嘛,很多时候出租车反而便宜一些。

这样的情况,卖利润高的产品还行,卖生鲜这样附加值不高的通货,就非常尴尬了。

难怪从2015年开始搞生鲜的基本都死了。

所以有人针对电商的现状,提出了一种“621”模式:

6:摆脱传统电商押金、佣金、广告费、运营费、支付费率,平台引流费等的束缚,对全国实体店零售商提供免费注册,从根本上降低店家的运营成本。2:营销帮扶与金融服务,解决农业行业营销水平有限和资金不足的问题。1:是指全国统一定价:透明统一的价格是优秀品牌生长的土壤,才能凝聚各方力量共同维护品牌,同时也让消费者买得放心。

“621”模式是当前融资的热门,可这啥也不用花钱,就帮你卖农产品的模式,为啥会得到资本的追捧?

个人认为,农产品的确不像传统电商那样,靠流量赚钱,而是靠体量的。

“2013-2016年,我国农产品电商交易额平均每两年就翻一番,2018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到1.37万亿元,同比增长30.4%,特别是县域级农产品网络零售总额高达2176.3亿元,占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的94%。”

这些数据根本不说明任何问题,零售总额再高,也没赚着多少钱,甚至还亏损,这种业态就不健康。

咱们来看看“621”模式中一家企业的市场实践情况:

据了解,某平台前期在云南IT行业进行了市场实践,取得的效果远超预期。

平台从解决行业实际痛点出发,构思先进,采用M2B2B2C的商业模式,由生产企业自主合理定价,线上展示结合实体渠道下行,通过平台衍生出数十万个子平台,由线下实体渠道各自引流汇合,海量曝光,形成一个由产品源头主导的大数据平台,规范线上,服务线下,打造品牌,推动形成全国农产品产供销一盘棋,真正实现一个平台就可以很好解决上行与下行的问题。

但也可以理解为在做平台,帮厂家做自己的平台,线上线下结合起来自己引流,没有中间商赚差价,也不需要支付那么高的佣金、保证金。

在一个大平台下,招入各个农产品厂商,自己建网店,实际上也解决了流量贵的问题,一家引流能力不够,成千上万家呢?

采用“621”模式的平台能获得什么了?

个人认为首先是流量,其次是可以向产商收取服务费什么的,这种思路的确很适合农产品,用体量换流量。

农产品本来就是走量的,与其在大平台一单单给佣金,还真不如直接包个年。

这个模式实际上很早就有了,叫2B2B2C模式,就是平台将商家集中起来,直面消费者。只是以前购物体验告诉大家,大平台质量有保障。

但农产品不存在这个问题,在这里同质化竟然也变成了一种优势。

现在在大平台卖东西,成本的升高和售价的降低,容易催生假货,但农产品的利润,属于造假都没办法在大平台上生存的那种,贼尴尬。

那怎么办?

这种“621模式”的平台就全免费嘛,你走你体量,我要我的流量,你还要给我交会员费或者叫房租,好像的确是个双赢的法子。

二小悟农

悟道新农业路上新农人的新观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