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有一年春晚的小品是由馮鞏和朱軍表演的,其中有幾句臺詞,我印象特別深刻,那便是朱軍對馮鞏說“你都已經年近40了,你回到家還可以痛痛快快地喊一聲媽,你多幸福啊”。這句臺詞一出,臺下很多觀衆都不禁潸然淚下。想想也是人生在世短短數十寒暑,真正能夠陪在母親身邊的日子屈指可數。

在一起的時候,你可能會覺得他嘮叨她煩,但是你每一次回家的時候,第1個叫的還是她!隨着網絡時代的發達朋友圈,成爲大家表達心情的一個主戰場。每到遇到各種節日,都會看到大家發的各種各樣的節日祝福,同樣母親節也不例外。今天一早打開微信,看到朋友圈裏面各種各樣的關於母親節的祝福。一瞬間覺得好像大家都挺孝順的,都特別注重這樣的孝順節日。

只是在瀏覽的過程中發現一個認識的人,他的母親就住在我家旁邊。他幾乎很少打電話,也不怎麼經常回家。他也發了不少關於母親節祝福的話。不過我好奇的是他的母親根本不會使用智能手機,那麼他發的那些祝福到底是給誰看的呢?真正有幾個年紀大的人會天天盯着朋友圈去看,即便是盯着朋友圈,在看那些肉人的心靈雞湯,都有多少會聯繫到自己身上。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大家。做什麼事情第1個想到的就是發朋友圈,以前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很多發朋友圈的人,都是在發自己的心情和感受。這幾年貌似大家都內斂沉默了許多,不再願意吐露自己的心聲,只是發一些無關痛癢的東西。(買東西特別多了)現在發的更多的是一些心靈雞湯或者是關於節日祝福之類的話才能證明自己是一個珍惜身邊的人。

心理專家說,當一個人最缺少什麼的時候,也是他經常去表達這些的時候。就正如有些人發朋友圈炫富,或者說他缺少的正是這個富!人不會無緣無故的去做一件事情,總有一些起因讓你去做。內心有了念想,所以纔想去表達,我們表達的地方似乎是在給別人看的時候,而不是真正需要的人。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在。趁時光未老,趁老人還在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要等一切都失去了之後,纔想要去後悔。

少發一點朋友圈,多打一點電話,有時間的話常回家看看,這纔是老人們最想要的節日禮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