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是當前的熱點,這是衆所周知的事情,但同樣的,新能源汽車也是當前汽車領域的痛點。原因在於無論是配套設施還是三電技術,甚至是相關的質保法規都處於不完善不成熟的階段。

無法解決的質量問題 原因是技術落後

儘管不少汽車廠商都宣稱自己在電動汽車的三電領域有過硬的技術,但是車輛自燃、續航里程虛、電池衰減、車輛充電故障等問題在各種新能源車型上可謂是層出不窮。

投訴網在5月下旬就收到一宗關於新能源車無法充電的投訴,車主徐先生早在2014年時購買了一輛北汽新能源E150EV車型,這款車應該說是北汽新能源的試水車,工信部的續航里程也才150公里,目前已經停產,不關注汽車的人或許不會知道北汽新能源曾經有過這麼一款車型。

車主徐先生表示,該車在2019年的5月份首次出現快充不能充電情況,至今已有4次因快充無法使用呼叫救援。在續航本就低的情況下還無法使用快充充電,那就意味着這輛車實際上連基本的使用價值都沒有了。

按照有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這種情況下應該去修,徐先生也是這麼做的,但是結果讓他很失望,廠家反饋回來的結果也是能讓我們大跌眼鏡。廠家表示,這輛車車型老舊,不能與國家電網充電樁匹配,此事無法解決。不得不說,北汽新能源的勇氣是值得學習的,能夠如此坦誠的說出自己技術不行,這種解決問題的態度,北汽新能源以及想要買北汽新能源車型的潛在客戶都要三思。

新能源技術本就不成熟,無論是從車輛還是配套設施來說,更新迭代的速度都比較快,如果說是因技術過舊導致的問題,廠商只是輕描淡寫的來一句解釋就行的話,那麼北汽新能源能不能買就是一個十分值得思考的問題了。

同時,車主徐先生認爲,廠商與4S店這是在拖延時間,因爲當前它的車輛仍然屬於在保狀態,但是很快就要過保了,他猜測4S店與廠商一直這樣拖着,可能是想要在車輛過保後給解決方案,屆時,費用可能就需他自己承擔。這也並非不可能,因爲投訴網有過此類投訴。投訴網專員在發稿日也聯繫了車主詢問情況,得到的反饋是,北汽新能源廠商方面沒有任何動作。

銷量狂跌的背後 本質是產品無競爭力

過去的幾年裏,北汽新能源在銷量上確實有不錯的表現,但其實只是曇花一現。2017年,北汽新能源宣佈新能源銷量達10.8萬輛,同比增長近1倍,而後在2018年再次傳來好消息,新能源銷量達15.8萬輛,超額完成目標,但2019年,北汽新能源銷量同比下滑4.69%。

注意,同比下滑4.69%不是終點,而是剛剛開始。2020年,國內汽車市場雖然受疫情影響較爲嚴重,但實際上3月份下旬整個市場的活力就慢慢恢復了,且1月份實際上並未受到疫情的影響。也就是說,只是2月以及3月中上旬市場情況不甚樂觀。但是北汽新能源的銷量卻並非只是這兩個時間段不行。

數據表明,北汽新能源5月份的銷量僅爲2106輛,同比下跌76.6%,1-5月的累計銷量爲11692輛,累計同比下滑70.09%。該情況非常生動的闡釋了什麼叫斷崖式下跌。

原因何在?首先是移動出行領域的訂單受到影響,不論是大訂單還是個人訂單,大訂單不用說,已經慢慢在飽和,而個人訂單中,真正購買北汽新能源用來家用代步的寥寥無幾。北汽新能源銷售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此車可轉運營”,但這種個人購車羣體隨着行情不好,越來越少,隨之而來的也就是北汽新能源銷量的下滑。

其次是,隨着時間的推移,北汽新能源的一些問題逐漸顯現。投訴網的數據顯示,2017年北汽新能源共13宗投訴,但2018年漲到了45宗,2019年漲到了64宗,這是一個很明顯的上升趨勢。同時要指出的是,在這些投訴中,新車故障率極高,在投訴網收到的關於北汽新能源的最新20宗投訴中,有17宗在保,其中更有9宗在首保期內,過保的投訴案例僅3宗,可見北汽新能源的新車質量是有些堪憂的。

最後應該是受補貼退坡影響,不少人放棄了新能源,因爲不僅沒有了價格優勢,相比燃油車還多了續航焦慮。而實際上,隨着新能源補貼政策的不斷完善,北汽新能源的盈利應該也受到了不少的衝擊。以徐先生的E150EV車型爲例,當年廠商指導價23.08萬元,工信部續航里程僅150公里,補貼後的售價僅8萬元出頭,這其中僅靠補貼就可以獲取暴利,所以有人說他們騙補也並非沒有道理。

而這些綜合起來看,反映的其實就是北汽新能源產品力的缺乏。

突然辭職的馬仿列 換帥或也難解“內憂外患”

6月9日,北汽藍谷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發佈公告稱公司董事、經理馬仿列向公司提交了書面辭職申請。而據悉馬仿列是因身體及年齡等個人原因提出辭去在公司內的各個職位的。

根據資料顯示,馬仿列是1960年12月生人,今年六十歲,正好是我國法定的退休年齡,但馬仿列並沒有到正式的退休時間,小編有所疑問的是爲何不做到正常退休,要提前辭職?真的是身體不允許還是有其它顧慮呢?

或許是不想走的太過狼狽,自2019年2月從原總經理鄭剛手中接過帥印之後,北汽新能源一直處於銷量暴跌、盈利難解等問題之中。但實際上,馬仿列在中國重汽、北汽福田、濰柴動力等公司任職之時,也並無重大成績,所以有此結果也或無可厚非。

消息表明,馬仿列“卸甲”之後,北京現代常務副總經理劉宇或將接替馬仿列出任北汽藍谷的董事和經理,同時也將擔任北汽新能源黨委副書記、總經理職務。消息屬實的話,在北汽集團服務了多年的劉宇能夠帶領北汽新能源成功轉型嗎?答案不知,但難度擺在了面前,內有強勢崛起的造車新勢力和各大傳統廠商的夾擊,外有爲爭奪市場不斷“放價”的特斯拉,無論是入門的EC、EU系列還是高端品牌ARCFOX都面臨挑戰,可謂是“內憂外患”了。

寫在最後

可以說,北汽新能源前兩年有多滿面春光,如今就有多垂頭喪氣,隨着新能源市場的進一步發展、各項政策完善以及本身產品質量問題的突出,北汽新能會更加坐立不安。只是馬仿列說過的類似“不懼與特斯拉競爭”的大話,可能要劉宇來背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