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在P2P平台暴雷后,最常规的手段就是立案抓人,毕竟早先跑路的平台可不少假如行动慢了人一跑,出借人的情绪无处宣泄,相关部门难免沦为官方“吐槽处”

而且人都跑了必然意味着巨额的亏空,收拾得再好又能追回多少。这种干多干少都挨骂,干好干坏都不落好的活,换了你你愿不愿意接?

但是后来发现人一旦被抓,平台立马树倒猢狲散,烂摊子还得自己去收拾,就问你闹不闹心,这人抓也不是不抓也不是。

自己的摊子自己收

昨天有出借人朋友问我,现在平台都立案了,为什么不抓人,资金应该都冻结了,为什么还能兑付?

其实这两年频发的“暴雷”事件,让头疼的相关部门不得不转变思路,本着“谁的锅谁背”的思想路线,开启账户监管而不冻结,限制出境而抓人从缓的新思路。

平台立案非吸,不抓人不冻结资产,监管兑付、监管兑付、监管兑付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不抓人不冻结账户,不代表相关部门无作为,只是要在减少公共资源浪费的前提下做到收益最大化。

人在外头更有用

单就回款能力而言,平台还是有先天优势的,再结合过去的事实来看,借款人的还款意愿往往会分四步而逐渐降低。

第一步,当平台停止放款。嗅觉灵敏的借款人会立刻发现苗头,毕竟停止放款往往是平台崩盘的前兆,也意味着出现了熬到平台从而上岸的可能性。

第二步,平台官宣延期兑付。出借人抱团闹出的动静越大,知晓内情的借款人就越多,更多借款人选择观望开始坐等平台“崩盘”

第三步,平台被立案。这是一针强心剂,意味着借款人只要坚持就能“上岸”,一方面催收回款越来越难,一方面是工作人员无心恋战

第四步,平台实控人被抓,这时候相信多数借款人都会松口气,眼前“上岸”在即,美好的明天就要开启,平台工作人员也都奔跑在离职的路上。

总之一句话,人在外头总归比在里头更有用

立案为止

过去不是没有平台实控人被抓,债权瞬间沦为废纸,一折甩卖都无人问津的情况出现,这可比双十一力度大多了。

去年的证大财富事件相信很多出借人并不陌生,实控人戴志刚前脚刚去自首,紧接着新沪商会愿出10亿联名保释戴志刚,为的就是让戴志刚出来继续主持正大集团“良退”大局,以最大程度地维护众多出借人的利益

其实当平台出现问题,无论是资产公司还是相关部门接手,对于出借人来说都完全是单向的,毕竟当初钱可不是人家忽悠你投的,挣钱的时候也跟人家一毛钱关系都没有,那这后边的活干的好坏,你可都怨不着。

过去大侠比武讲究点到为止,对于出借人而言也应立案为止的好,如果过了线,可容易踩到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