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是一本好书,我反复阅读,每次都有新的感悟。

庄子之道,和老子之道,易经之道,佛学之道,表达形式各异,本质上是指同样的东西。

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佛说,世界的变化规律是成、住、坏、空。

《庄子》说:“其为物,无不将也,无不迎也,无不毁也,无不成也,起名为撄宁。”

道对于天下万物,无所不送(空),无所不迎(住),无所不毁(坏),无所不成(成),这就叫撄宁。撄宁的意思,就是在纷纭烦乱中保持心境的安宁。

庄子之道,尽在4个字的变化规律:成、住、坏、空。悟到的人,可保持心境的安宁。

成:无不成也。

上天有好生之德。天地万物,各自生长,自由自在,无所不成。

人是万物之一,亦可有成。

为什么有些人很难成事,很难成才,在于自我的干扰,没有顺应自然大道。

每一个人,都有自我,自我成就一个人,也限制一个人。

人的认知,是有限的,受遗传基因、出生时代和环境、家庭背景、教育方式和后天个人经历,诸多因素交织影响。

遗憾的是,几乎所有的人,都没意识到自己的认知有限。潜意识总是认为,自己是对的,若别人的观念和自己向左,那么别人就是错的。

这种自我,通常很稳固,称之为:我执。

老子说:“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普通人没意识到自己认知有限,所以病;圣人意识到自己认知有限,所以不病。

普通人的我执,像一片叶子,挡住自己的眼睛,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我执出现的时候,道就隐去了。

所以说,有我执的人,不悟道;悟道的人,没我执。

我们的一言一行,所作所为,皆来自“自我”的指令。自我之见,是小见,不顺应规律,所以经常不成事。

庄子说,道之为物,无不成也。

道是无所不成的,真正悟道的人,放下了我执,没有小我之见,天地变化了然于心。可以说,悟道的人,想做什么事,都可以成。反过来,如果不成,那就不是真的悟道。

住:无不迎也。

无不迎,不管发生什么事情,都处之安然,不抗拒,不躲避,随遇而安。

《金刚经》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我们的心,我们的念头,如果固执一种,或者喜好一种,就是有所住。无所住,就是自由,内心是自由的,不局限某一种。

前段时间,我看见有些学者留言,评论南怀瑾先生,说:好像虚云老和尚对南怀瑾很有意见。

我提醒说:“不可妄言,传播不实。虚云和尚是开悟之人,怎么会有普通人的偏见和嗔心呢?”

我们的所见所闻,像一面镜子,反映出我们的内心世界。因为大多数人,以己之心,度人之腹。

自卑的人,总觉得别人瞧不起他;小气的人,总觉得别人跟他过不去;心机深的人,总觉得别人在算计他;单纯没心机的人,总觉得别人都是好人。

开悟之人,不会有普通人的毛病。这是由天道的性质决定的,无不迎,无所住。

坏:无不毁也。

有成,就有毁。有生,就有死。这是规律。

人不跟着规律走,只想成功,拒绝失败。这是不可能的。

成和毁,是天生的一对。你要其中一半,就必然要承受另一半。

很早成功的人,迟早要承受风光后的落寞,最典型的人,是万科的王石。一个从巅峰状态走下坡路的人。

不断失败的人,却一步一步走向成功,最典型的人,是马云。马云年轻的时候,他说阿里巴巴的理念,人家当他是个坏人,是个大骗子。

当你明白“成和毁”的规律,就知道如何平衡和自我调解。

失败不气馁,成功不骄傲。这一切都是规律的变化。澳门赌王何鸿燊,是一个平衡成败的高手。

他最落魄的时候,口袋只剩10块钱。他说自己的成功很不容易,但是,同时他亦认为,没有失败可言,穷途末路不是失败,穷则变,变则通。

这就是成和毁之间的转化,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空:无不将也。

无所不送。简单地说,即是该放手时,就要放得下。

天要下雨,有人要走。有很多事的发生,不是我们能控制的。该走的东西,我们留不住。如果固执地挽留,那么痛苦的一定是自己。

有个人的妻子生病去世了。他念念不忘,一辈子活在痛苦中。

其实,这种痛苦,是心病,作茧自缚,只有自己能解开,任何人都帮不了。只有自己想开了,明白生和死,聚和散,来和去,皆是人生的常态,慢慢地才能释然。

今天分享到这里。

我读书多,无所不读。

有的人因嫉妒,而说我贪心。其实,我不是贪心,是好奇心,自己不懂的东西,都有兴趣去探究一番,以此为乐。

好处就是,书读多了,我把儒、释、道,和其它分门别类的学科,融会贯通,于万物不同之中,发现相通点,那就是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