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IT時報記者 李丹琦 IT時報見習記者 孫鵬飛

30秒快讀

1、別人買幾百元,爲什麼電商平臺總給我主推上千元的產品?視頻會員、電商會員、網盤會員,爲什麼用蘋果手機的我總比安卓黨更貴?新會員連領優惠券,爲什麼老用戶不見優惠券蹤影?

2、如果你遇到過類似的情況,不用懷疑,你被大數據殺熟了。

“有人說帶着偏見看世界纔有看待世界的方式,可看待世界不需要預設任何方式。”

這段臺詞來自近期刷屏的快手宣傳片《看見》。是的,每一個沉默的聲音,都值得被關注,每一個平凡的故事,都值得被記錄。

但你可曾想過,當科技發展打開便捷之門時,一扇能看見更遠風景的窗似乎被關閉了。信息繭房、奶頭樂,這些名詞背後,指向的是那個由大數據和算法創造的世界。

“技術是中性的,各家公司的運用會有差別。公司逐利,無可厚非,但最終還是要看用戶選擇。”在談及這些名詞時,某上市公司CTO告訴《IT時報》記者。

只是當現實生活中的衣食住行被各類App裹挾時,憂慮顯現。不少新聞中,安卓版和蘋果版手機對同一產品及服務收費不同,VIP用戶無法享受到新用戶的禮券,甚至因千人千面被推薦低性價比產品等現象,被籠統地稱爲“大數據殺熟”。

不過,目前法律層面還未對大數據殺熟有確切的定義。法律能監管的,是平臺對用戶差別化對待的亂象。

爲此,《IT時報》記者測試多款主流App,一探那個被數據和算法預設的世界和背後的故事。

千人千面的推薦

別人買幾百元

爲什麼給我主推上千元的產品?

參差百態,纔是幸福之源。

機器會比你更懂你嗎?這是一道哲學題。

在淘寶App輸入關鍵詞“紅色高跟鞋”,平臺出現弔詭一幕。在淘寶頁面排在前三位的物品,單價均在千元以上。直至排在第四位的,纔是售價138元的鞋品。

紅色高跟鞋價格對比

設備

廣告價位

非廣告前兩款平均價

價格升序最低價

淘寶

手機1

1280

1514.5

42

手機2

599

313

27

手機3

599

267.5

59

京東

手機1

/

183

158

手機2

279

183

158

手機3

599

163

158

拼多多

手機1

168

184.65

5

手機2

168

25.38

5

蘇寧

手機1

688

239.5

16.2

手機2

688

269

16.2

相比其他用戶的顯示結果,排在前三位的產品中均未出現售價上千的紅色高跟鞋。

這或許與記者在不久前購買某奢侈品牌項鍊的經歷有關。

爲了表達追求性價比產品的需求,記者點擊價格升序按鈕,試圖從低價產品中尋求合適產品。在勾選“根據大部分用戶的喜愛爲您挑選一下商品”一欄後,記者發現,價格最便宜的商品售價爲42元。

令人費解的是,相同操作下,其他淘寶用戶顯示的商品排序從30元起步。

這意味着,一次購買經歷使記者被定位爲對“高價值商品感興趣”的買家,於是就算購買低價商品,也會比其他用戶貴十幾元。

這不是個例。

搜索“盲盒”,記者頁面顯示的產品以5元起步,但多位用戶的最低價爲2元。相比他們,記者需要支付2.5倍的價格。

盲盒價格對比

設備

廣告價位

非廣告前兩款平均價

價格升序最低價

淘寶

手機1

59

59

5

手機2

59

59

2

手機3

59

59

5

京東

手機1

59

59

1.45

手機2

59

59

1.45

手機3

/

59

1.45

拼多多

手機1

69

8.32

1

手機2

35.1

8.75

1

蘇寧

手機1

58

127.5

9.48

手機2

58

127.5

9.48

似乎淘寶平臺大數據屏蔽了部分機器認爲不符合記者消費特性的產品。

對此,民間互聯網安全組織網絡尖刀創始人曲子龍認爲,這可能涉及CDN數據緩存問題。“大型互聯網公司,擁有衆多CDN節點。不同節點存在數據不同步情況,所以價格升序會出現不同的結果。”

也有另一種解釋。

一位大數據方面技術人士表示,具體算法上,機器主要通過分類用戶信息再做推薦。“要準確匹配用戶畫像,主要靠的是數據量和標籤準確度。”

事實上,目前要實現大數據背景下千人千面的個性化推薦,主要採用協同過濾算法,通過提取用戶的歷史行爲做出推薦。

“這套算法目前很可能使推薦結果越來越同質化,缺少結果的多樣性。”前述業內人士說。

這意味着,用戶Shopping可選擇範圍會被機器限制,從而缺少面對參差百態商品時的購物樂趣。

浙江澤鼎律師事務所律師夏謹言告訴《IT時報》記者,根據《電商法》第18條規定,消費者自主搜索商品信息時,電子商務經營者需提供全面的搜索結果,而不是隻提供其通過大數據手段篩選後的結果。

但從記者的測試經歷來看,顯然是“被定義”了,而且非記者所願,《IT時報》記者爲此曾數度撥打淘寶/天貓的客服熱線,卻一進入人工系統便被直接掛斷,電話始終未能接通。

神出鬼沒的優惠券

天貓新用戶能連領三次

老用戶不見優惠券蹤影

優惠券悄無聲息,如果它擁有被看見的權利,也能收穫更多人的喜歡。

對於消費者而言,領取購物券、津貼,是Shopping時的一種快感。只是,它們神出鬼沒,如同“玄學”。

如果不是這次意外,林女士甚至不會發現,天貓旁氏官方旗艦店裏的“隱形”福利。趁着店鋪促銷活動,林女士計劃購買99元的補水霜。

活動鏈接顯示,一個ID限購10瓶。令林女士困惑的是,購買6瓶補水霜後,她的賬戶突然被限制了購買資格。她不得不通過家人的賬號購買同款。

此時,通過登錄家人賬戶,她發現店鋪出現1張5元的無門檻減免券。

爲了測試購物券的出現是否只是巧合,她連續用家人賬號3次下單,最終價格都比她使用自己賬號便宜5元。

林女士很疑惑。旗艦店客服解釋稱,一人只能領取一張新人券,但對家人賬戶爲何能連續領取三次優惠券,沒有做正面回應。

最終,客服表示可以向林女士退款30元。此後,林女士家人賬戶再未看到優惠券的身影。

記者打開淘寶旁氏官方旗艦店後發現,目前該店鋪正在進行天貓618的活動,補水霜界面沒有可領取的優惠券。

客服向記者表示,優惠券只有不做活動的時候纔有,新老會員都可領取1張5元優惠券。但如果註冊了會員,新客戶可以分別領取新、老會員各一張的5元減免券。

曲子龍認爲,之所以會產生同產品優惠券的差異,有很大程度上在於商家的營銷推廣。

淘寶平臺主要由商家決定商品的價格。淘寶客作爲淘寶的推廣模式之一,可以幫助賣家推廣商品同時獲取佣金。用戶在搜索相同產品或通過淘寶鏈接打開某款產品時,如果觸發到淘寶客的推廣,則會在商品界面出現隱藏的購物券,最終產生不同的價格。

但優惠券的故事,不只出現在淘寶中。

外賣出行紅包捕捉表

_

手機A

手機B

餓了麼

某炒冷麪店

滿39元可使用津貼1元

滿39元可使用津貼2元

某牛雜店

滿56元可使用津貼2元

新會員福利

某炸雞店

滿75元可使用津貼1元

滿75元可使用津貼1元

高德地圖

從江寧路到東方明珠

陽光出行、享道出行預估33元、34元

陽光出行、享道出行預估23元、24元(手機B被贈送一張10元打車券)

從江寧路到虹橋火車站

陽光出行、享道出行預估59元、63元

陽光出行、享道出行預估49元、53元(手機B被贈送一張10元打車券)

滴滴出行

從江寧路到東方明珠

常用快車22.4元,較少用禮橙專車53元

常用禮橙專車36.8元,較少用快車26.7元

從江寧路到虹橋火車站

常用快車45.6元,較少用禮橙專車87元

常用禮橙專車67.3元,較少用快車45.6元

打車走同一段路,或許在很多用戶看來,意味着相近的價格,細微的價格差別可能在於因堵車造成的停頓以及雨天的臨時提價。但如果橫向比較,或許會發現價格上的差異。

用高德地圖從《IT時報》社打車前往上海虹橋火車站,記者手機界面顯示,使用經濟車型價格在60元左右。但相同的起始點和目的地,卻比其他用戶貴了10元。差異的來源,便是優惠券,一張由高德發放的一天有效期10元打車券。

高德客服表示,優惠券主要通過高德地圖及合作平臺發放。但對高德發放平臺優惠券背後的機制以及對何種用戶會在優惠券上傾斜時,客服人員沒有正面回答,只表示請記者多關注平臺界面。

優惠向新用戶傾斜的,還有外賣平臺App餓了麼。

在一家烤冷麪店裏,記者發現,店鋪提供滿39元可使用津貼1元的福利。然而,當這一福利出現在一位餓了麼非VIP會員的頁面上時,顯示的卻是滿39元可使用津貼2元。

會員竟然比非會員津貼少,這讓記者這個餓了麼老會員頗爲不滿。

對此,餓了麼客服表示,津貼數額由平臺系統隨機生成,不同用戶訪問同一家店鋪時可能會出現數額不同的情況。但問及用戶此後訪問同一家店鋪時,津貼數字是否會變化,客服沒有正面回答,只表示一切以App顯示爲準。

對此,夏謹言表示,如果電子商務經營者發放消費券沒有公平的標準和規則,而是依據其利用大數據進行分析後給不同消費特徵的人發放不同面額的優惠券,這個行爲造成的最終結果就是:電子商務經營者對於同一種商品或服務給不同消費特徵的人設置了不同的價格,那麼這就是“大數據殺熟”的另外一種手段。

上交“蘋果稅”

開通百度網盤年費

蘋果高出24%

那些不假思索就說自己不夠潮的人,應該親自來這裏看看。

對於不少人而言,一臺蘋果手機曾意味着“潮流”的起步。

然而,如今蘋果手機面臨着華爲、小米、OPPO及vivo等安卓手機品牌的崛起,曾經的光環不再。隨之而來的,還可能是用戶爲蘋果系統支付更高的App服務價格。

以全民K歌爲例,由於兩個蘋果、安卓手機上的賬戶此前均未開通過VIP業務,兩者的VIP年費分別爲240元和288元,用蘋果手機要多交20%的年費。

無獨有偶,如果選擇百度網盤會員VIP服務,在蘋果手機端一年的服務費爲118元,平均9.9元/月。而在安卓手機端,百度網盤會員VIP服務的年費爲96元,平均8元/月。前者比後者高出22.91%。

如果選用百度網盤超級會員服務,安卓手機連續包年年費只要263元,而蘋果收費328元,後者要高出75元。

此外,如果購買網易雲音樂的黑膠VIP服務,蘋果手機要多交20元年費,比安卓手機多支付14.49%。

《IT時報》記者評測發現,多款App在蘋果和安卓系統上的收費價格不盡相同,蘋果用戶要多交10%-25%。這似乎傳遞出App開發商針對蘋果、安卓手機用戶,差異化對待的味道。

同一賬號登陸不同系統終端的APP VIP價格

_

安卓

蘋果

備註

蘋果溢價幅度

攜程

包年88元

包年88元

/

/

餓了麼

包月10元

包月10元

/

/

美團外賣

1個月3元,3個月8元

1個月3元,3個月8元

新會員福利

/

盒馬

258元一年

258元一年

/

/

QQ音樂

首月4.8元,次月11.4元

首月5元,次月12元

新會員福利

4.17%、5.43%

網易雲音樂

連續包月13元

連續包月15元

/

15.38%

騰訊視頻

1個月20元,連續包月15元

1個月25元,連續包月19元

/

25%、26.67%

愛奇藝

黃金會員包年178元

黃金會員包年218元

/

18.35%

優酷

季度VIP79元

季度VIP88元

/

11.39%

全民K歌

包年240

包年288

/

20%

百度網盤

VIP、SVIP包年分別爲96、263元

VIP、SVIP包年分別爲118、328元

/

22.91%、24.71%

微博

1年108元

一年118元

/

9.26%

知乎

鹽選會員連續包年198元

鹽選會員連續包年198元

/

/

喜馬拉雅

1年218元

一年268元

/

22.94%

多位開發者表示,蘋果端的分成比安卓端更多。事實上,早在2015年9月,蘋果就已經告知中國開發者,App Store的應用價格和應用內購價格將先扣除中國地區的交易稅後,再跟開發者進行三七分成,稅率是2%。

例如,用戶在某App上的虛擬消費(購買會員、購買線上課程等)爲100元,蘋果會扣除2%的稅,剩餘金額再與開發者進行三七分成,最終到開發者手裏只有68.6元。

安卓應用商城則不以開發者分成爲主,以廣告費爲主。儘管國內手機廠商應用商城也會對優質遊戲進行分成,有些高達50%,但安卓應用和大部分安卓遊戲只需要支付競價排名的費用。

但是,在測評過程中,《IT時報》記者發現仍有攜程、餓了麼、美團外賣、盒馬等App的VIP價格在安卓端和蘋果端相同。這些App主要以實體產品和服務爲主。

另外,知乎是以虛擬產品爲主,其會員費在安卓端和蘋果端同價。

對此,曲子龍表示:“主要還是看開發者是否在運營策略上,額外承擔由於使用蘋果應用市場多產生的扣稅及分成成本。”

這似乎意味着,開發者認爲蘋果用戶對價格更不敏感。

記者手記

愛恨交加的大數據

痛苦的人,總是攜帶傲慢與偏見。

幸福的人,總是多一分寬容與慈悲。

當“大數據殺熟”頻頻出現在大衆視野,多位採訪對象均表達了這樣的疑惑:“大數據殺熟的確切定義是什麼?”

夏謹言直言,這不是一個法律術語。目前法律上針對 “大數據殺熟”中涉及對同一產品或服務在相同條件下設置差異化的價格有所規範。“因爲這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和公平交易權。”她說。

而前述技術人士也表示,目前來看,大型科技企業不大可能針對同一款產品直接產生不同價格。

但大衆對大數據殺熟的話題依舊敏感。究其根源,他們擔心的是在大數據+AI算法之下帶來的傲慢和偏見。從推薦機制、優惠券分發偏好、到蘋果稅,他們的不安深埋在由互聯網企業提供的信息繭房之中。他們害怕失去信息的自由選擇權。

這不是駭人聽聞。

在《人類簡史》中,作者尤瓦爾·赫拉利傳遞出對人文主義喪失的擔憂,認爲人類的自由意志可能會被終結。機器比你更懂你,人類最終成爲機器和算法的產物。

如果說物化人類的是科技,更確切地說那是科技背後逐利的人心。

好在,情況正在改變。

兩會期間,《民典法》獲表決通過,將於2021年1月1日起實施,其中針對當下互聯網、大數據領域產生的有關設計網民隱私等問題,《民典法》已做出規範。

近年來,“科技向善”日漸被提及,其核心思想,人是技術的尺度。那時,互聯網企業不再是把控用戶長時間留足手機屏幕的那隻手,而是對深陷其中的人羣伸出的援助之手。

法律約束和向善共識之下,大數據終將回歸中性的定位。那時,大數據殺熟終將成爲過去,信息繭房和奶頭樂的質疑也將消弭。

儘管目前無法確認那一天何時到來,但至少,距離“看見”那一天,並不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