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歐洲強國,除了孤懸海外的英國之外,便當屬德國、法國、意大利這三個國家了。

從十八世紀開始,這三個國家陸續崛起,成爲影響世界的大國。歐盟成立之後,這個三個國家更是休慼相關,共同進退。而實際上,在遙遠的中世紀,這三個國家原本是一個國家。

四世紀左右,法蘭克人生活在高盧的東北地區,以聯邦者的身份,受羅馬帝國的統治。不過,這個時期的羅馬帝國已經逐漸衰落,持續受到了不少國家的入侵。法蘭克人也趁着這一時機,開始擴充自己的領地。

高盧北部地區的人,依然效忠於羅馬帝國。法蘭克人在克洛維的率領下,佔領了高盧北部,之後,他又率領法蘭克人消滅了周邊的一些小國,建立了法蘭克王國

在擴張的過程中,克洛維將沒收地主的土地,以及佔領的土地,收爲己有,然後又將這些土地分封給手下勢力強大的貴族,以此來籠絡人心,加強自己的統治。這就是歐洲中世紀王朝普遍採用的采邑制,也是歐洲封建王朝的統治基礎。

除此之外,克洛維還皈依了天主教,並接受了洗禮,成爲了一名天主教徒。如此以來,克洛維便得到天主教會的支持,成爲了除采邑制之外,支持國王統治的又一根支柱。不僅如此,克洛維還因此受到了羅馬人和高盧人的支持,使王國的統治,得到了進一步的鞏固。

日耳曼人有個傳統,就是當國王死後,國家要分給國王的兒子繼承。因此,當克洛維死後,王國便被他的四個兒子瓜分。此後,法蘭克帝國一直處於分裂狀態。一直到達格貝爾一世去世,他的後代才繼承了統治的王國。但王國的大權,已經落到了宮相的手裏。

七世紀末期,奧斯特拉西亞的首領丕平戰勝了王朝的統治者,並擔任宮相的職位,成爲了王國的實際統治者。丕平死後,王朝內部發生內鬥,最終查理·馬特獲得了勝利,並掌握了實權。

馬特是丕平的私生子,十分驍勇善戰,他打敗了入侵的阿拉伯人,又將邊境上的薩克森人、弗里斯蘭人等打敗,鞏固了帝國的統治。後來法蘭西國王去世,馬特成爲了國家的統治者,但和他的父親丕平一樣,並沒有國王的稱號。馬特死後,依照傳統,帝國又被他的兩個兒子卡洛曼和丕平三世瓜分。

在後來的鬥爭中,丕平三世打敗了卡洛曼,並迫使卡洛曼和法蘭克的國王進入修道院。不久,丕平便按照教會的儀式,正式登基,成爲帝國的國王。在丕平三世的統治期間,他獲得了宗教對於國王的支持,兩次對倫巴底人的作戰,鞏固了王國的統治。

丕平三世死後,按照傳統,王國應該由他的兒子瓜分。丕平有兩個兒子,但他的小兒子在他死前便已去世,因此,王國便由他的大兒子繼承,便是著名的查理大帝。查理在繼位之後,繼續與倫巴底人戰鬥,並最終佔領了他們的國家。之後,他又對薩克森人作戰,並迫使對方臣服自己。

查理在位期間,進行了多次的戰爭,絕大部分都取得了勝利,整個西歐地區幾乎都在他的統治之下,建立了一個空前強大的帝國。

在他的統治期間,一直與羅馬教皇保持聯繫,但在雄厚國力的支持下,查理並不受教皇管轄,而是相反,教皇需要聽命於他。公元800年的聖誕節,查理國王加冕爲帝,達到了權力的巔峯。

查理統治了帝國46年,在他死前曾留下遺囑,將國家分給他的三個兒子小查理、路易、丕平。但小查理和丕平早已去世,於是便由路易繼承了王位。

路易死後,由他的兒子洛泰爾繼位。路易的另外兩個兒子不服,結成聯盟,共同討伐洛泰爾。最終洛泰爾被打敗,爲了求和,洛泰爾簽下了《凡爾登條約》,將國家一分爲三,分別爲西法蘭克,中法蘭克,東法蘭克

多年之後,三方又簽訂了《默爾森條約》對國家邊境進行調整,形成了法國、德國、意大利的雛形。這三個國家互爲鄰居,互相影響,在很多歷史進程上保持了一致。十七、十八世紀,經過資產階級革命,三個國家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

新航路開闢之後,中國進入了西方殖民者的視野。英國首先以武力打開了中國的國門,這個三個國家也緊隨其後,開始入侵中國。

德國佔領了膠州灣、山東半島等地,法國佔領了廣州灣等地,意大利侵佔三門灣失敗後,又和美國、俄國、日本等國家組成八國聯軍,入侵了北京。一直到清朝滅亡之後,這些領土才陸續被中國收回。

如今,隨着世界局勢的改變,三個國家早已沒有往日的風光。如今的世界,以經濟的建設爲主題。爲了在新的國際社會中獲得更好的發展,歐洲各國組成了聯盟,這個三個國家便被視爲歐盟的核心國,繼續在國際舞臺上扮演各自的角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