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学考高考政策有变化,今天邀请高考命题专家组成员从两个方面讲解学考高考政策变化和如何拿到高分。

一、学考政策变化:

学考政策变化根据国家的要求和我省高考综合改革方案,从今年开始,学考调整为合格性考试和选择性考试。

2020年上半年在校的高中二年级学生参加学考的合格性考试。

2021年参加学考的选择性考试。

2020年上半年在校的高三学生依然按原高考政策参加全国高校招生统一考试。

合格性考试成绩作为普通高中学生毕业的主要依据,同时作为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录取的依据或参考。

而选择性考试成绩是普通高校招生录取的主要依据之一。

二、高考政策变化

1.实施“强基计划”,取消自主招生。

国家在36所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也称“强基计划”,其中湖南范围内有中南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入选试点校。原来自主招生政策同时取消。强基计划和原自主招生的主要区别是:选拔定位、招生专业、入围依据、录取方式、培养模式不同。

强基计划的录取。

一是依据考生的高考成绩和高校综合考核成绩,由高校按高到低顺序录取,其中高考成绩所占比例不得低于85%。二是高校破格录取。对于极少数在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高校制定破格录取的办法、标准,并提前向社会公布。

强基计划的定位。

选拔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

强基计划学生培养。

采取导师制、小班化等培养模式。探索建立本—硕—博衔接的培养模式。

2.艺术、体育类专业考试以及高职院校单招考试,在时间、方式、方法上有所调整。

一、高考如何做在短时间多考分。

要想成绩好,除了会学习还要会考试,今天命题专家讲解各学科的考试“潜规则”以及考场需要注意的小细节。同学们一定要注意把握。

1.检查关键结果。解题过程中得到关键结果,要审查一下这个结果有没有错。一旦出错,后面的解答也是费力不讨好。

2.难题不要怕,会多少写多少。数学评卷的主观性很少,评分细则都是细分到每一分,就算不会做,写几个公式也能拿分。

3.“做快”≠“”。数学应先将准确性放在第一位,不能一味地去追求速度或技巧。狠抓基础题,先小题后大题,确保一次性成功。

4.数学没有倒扣分,不确定大题不要涂掉。考试结束前几分钟,切记不要草率地把怀疑做错的大题的解答过程从答卷上涂掉,此时如果还有题目没有做,那么直接把你的分析过程写在答卷上。

5.数学:“522原则”做送分题。坚持“522原则”。把眼睛多盯在选择题的前5个,填空题的前2到3个,解答题的前2个。这些题都是送分的题,不会很难。

不管大题小题先抢会做的题,再做有一定解题思路的题,然后拼感觉困难的题,最后再抠实在不会的题。这样可以保证在有限的时间里多拿分。

6.抓紧时间。不为小题纠缠不休。选择题每个题平均控制在一分半钟以内。

1.作文题目,不要漏写,更不要擅自改动。要善于为标题做“美容”,它可以使阅卷老师眼睛一下子亮起来,千万不要照抄话题而不加标题。

2.作文一定要有结尾。写作文最好花四五十分钟,并且最后一定要写完,宁可短尾也不要无尾,否则扣分相当厉害。语言功底弱的同学注意写短句子,水平高的同学要调动已掌握的知识,使文章流畅,有文采。

3.简单题目更要仔细认真。尤其是名句默写、字音、词语、病句、句子衔接等。

4.做文言文部分,应在通读基础上再去做断句和翻译。断句时,注意实词和虚词相关联,断句断的是句,不是词。

5.认真审题。比如一道题问的是春天的时节,答案是“早春”,而有考生错答为“春天”。

1.对于阅读理解题,注意把握篇章的整体信息,充分考虑语境线索的提示。

2.注重常用词汇和句型的正确使用。

3.仔细审题并提取重要信息点。

4.有效适度地使用从句和连接词。

5.写作类题目不要照抄原文,尝试用自己的话语表达意思。

6.书面表达题要保证够字数。英语书面表达首先字数要够,只要字数够,最低3分可以保证到手。

1.选择题善用排除法。选择题答题有技巧,一是注意事物的因果关系,有的试题要求你以果推因,有的是以因推果;二是采取排除法,从反方向去思考问题,比如让你选择正确答案,你可以排除那些有明显错误的,有时这样解题会更快一点。

2.审题清楚,获得有效信息,表达专业,不要泛泛而谈。

3.充分利用试题中的背景材料,分辨选择题的干扰项,有些选项叙述虽然是正确的,但是与题干不相关。

1.不留空白就能得分。会的题争取答得更完美,以获得高的分数。而不会的题,尤其是一些大题,可以把问题变通后再抄一遍,这样多少能争取到几分,这也是政治考试的特点——只要写了就可以酌情给分,所以千万不要在试卷上留空白,尤其是大题。

2.此外,最后一道大题中的最后几问,非常易答,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看学生是否有时间。所以,要争取高分,首先要保证交一份完整的答卷。

3.思路清晰、有条理、符合规范。关键词、观点术语等一般摆在第一句,先将原理写出来,在联系考题里的实际情况展开论述,在各个原理前要标上顺序。

1.发散思维。主观题部分要多写,但不是围绕一个角度写,要获得多个要点,从多角度回答。

2.利用好非选择题的材料信息。

3.切记问什么答什么。拿到试卷后,尤其是碰到自己不会的问题时,要把试题放在事件所发生的时间背景中去思考,同时一定要注意,问什么答什么。

考题不是脑筋急转弯,没有那么多绕弯弯的题,千万不要把不相关的内容写上去,这样往往是自己感觉不错,结果得分不高。

1.化学专用名词不能写错,建议考前几天多翻翻课本,再熟悉一下基本名词和实验装置。

2.防止化学用语表达错误,例如化学反应方程式反应条件漏写、写错,方程式没有配平等。

3.注意有机物结构式书写错误,多个“H”、少个“H”的情况都不少见。

4.仔细审题清楚表达。化学科目失分主要有六个原因:审题不仔细,概念不清楚,实验不重视,思维不敏捷,表达不清楚,书写不规范。因此,考生审题一定要仔细,不能答非所问。

1.实验题中最后答案的有效数字要求非常严格,答题时对于题中要求取几位有效数字要注意看清楚。

2.警惕容易题目失分。同学们在训练时解容易题一定要将过程和结果写出来。

3.物理的大题部分基本是靠公式来得分的,考生要寻找关键点来列方程,列对了方程和公式就会有分得。

4.在考前最后几天里,建议抽时间到实验室去动动手,将往年实验题部分的实验操作进行一遍。

5.用补图法帮助审题。把物理科目的题意理解错了是一个较普遍的现象,建议同学们用补图的方法帮助审题,在头脑中建立活的物理情景。例如,根据题意,画出物体运动过程中几个关键状态的情景图,来帮助自己理解题目叙述的全过程,准确把握问题的已知条件、边界条件、临界条件。

1.善于从题面找线索。注意时间分配,最好前面5道选择题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后面两道大题一定要留够20分钟以上的时间。

此外,非选择题要从题目中找线索,如有的题目包装得很新颖,考生容易发懵,但这样的题目可能包含很多知识点,考生应在问题中搜索知识体系中相关的理论考点,即便试题所涉及的问题似懂非懂,只要把这个题的指向搞清楚了就不会出错,这样就能够获得评分点规定的分数。

2.一些涉及因果分析、推理的题目,考生应该注意表达的清晰。

3.答题过程中避免出现错别字,特别是专有名词。

4.实验题注意审题,把握题目中给出的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有效信息。

二、学考后如何提前做好总复习准备,到高三越学越轻松。

为什么很多人觉得学霸没有怎么学,怎么学习成绩那么好,其实做根本的原因就是他们更加懂得合理运用时间,在什么情况下改做什么。

我们采访了很大一部分衡水中学的学霸,问他们高二你们在做什么?

很多高二学生回复我们的答案都是准备高考,我们很纳闷,为什么高二的学生会说准备高考,准备高考不是高三学生吗?

其实是这样的

高二学生他们会提前把高三的新课程学完,在高二最后一个学期玩的时候,他们基本上就开始准备高三总复习,高三总复习怎么准备呢?

衡水中学有一套内部的高考必看知识点梳理书,叫名校周考试题汇编,学生们通过知识点梳理把高考必考知识点梳理清楚后才会进入高考一轮总复习,那么知识点梳理那么重要吗?

衡水中学名师是这样说的,我们把高中所有学过的知识点比作珠子,(高一、高二、高三的知识点比较多,学了后面的忘记了前面的)这些珠子是散乱无章的,如果我们要把这些珠子拿起来很麻烦,但是我们用一根绳子串起来变成我们的项链,只要一个手指头就可以把所有珠子拿起来放到我们想放的地方。如果我们把珠子编号,按照顺序编排起来,我们需要哪个号的珠子一目了然。这就好比我们学多的知识点,只要我们知识点梳理清楚了,遇到考试就很容易运营知识点来解题。我们的书也是编了号的知识点,从高一到高三,大家可以去找来用,如果没有找到,可以去找类似的应该也可以。

从2019年高考起,高考题目越来越厉害,很多题目都考到我们现实生活,有的题目往往需要更多的知识点才能解答,所以更加需要考生能真正意义上理解知识点。懂知识点之间的应用,这就是我们衡水中学为什么要提前进入复习准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