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父母,深切地感受到养育孩子容易,走进孩子的心不易。明明倾尽全力去爱,为什么却不得孩子待见,禁不住感概“孩子不理解父母的苦心啊”!其实,有时父母也从没想过好好理解孩子,所以,孩子也理解不了父母。理解和爱一样是相互的。

不理解父母的孩子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有一类孩子是一直被忽视,感觉不到父母的爱,所以不再有爱,也不会去理解父母。像有些重男轻女家庭里的人孩子,像部分多子女家庭中的夹心,像父母忙着争吵、闹离婚的孩子。他们在这样的家庭里或被冷漠、或被误解、或被不公平地对待过。大人没想过怎么去理解孩子,却在等孩子在父母那里体会不到爱和平等,向父母封闭自己的时候,大人疑惑:供给你吃穿,养你这么大,到底有没有良心啊!

有的人可能会觉得不存在这样的现象,这是极端的个例。我很遗憾地说,这种现象不仅不少还很普遍。正如我的邻居,男人挣钱养家常常出差,女人自己在家不上班带两个孩子,大的女孩五岁,小的男孩一岁半,大家都知道,一个人带孩子的确很难。可是,在她家呆过的人都不能忍受她的做法。

她从早到晚的生活就围着小的转,大的自己步行去上幼儿园,约有一公里的路程,回家后就被妈妈指使做这个做那个,因为她怀里有小的,忙不过来。小的哭了闹了,不管和大的有没有关系,挨骂的一定是大的。一次,一个邻居说,如果不是在你家,五岁的娃娃做这做那,扫地洗碗哄弟弟,真的不多见,大多也是妈妈抱着哄着,是母亲怀里的娇宝宝。

她朋友圈里晒着的,永远是二宝,因为她时时刻刻和二宝在一起。这个女孩,从小就比同龄人沉默寡言,仿佛大了很多,她会去主动和父母说多少心里话吗?她又怎么会去理解父母呢?也许这就是很多小孩子无师自通地去阻止父母要二胎,也许潜意识里害怕自己失去爱,不愿意分享的背后就是受到了爱的威胁。

这类孩子会躲在自己的小房间里,或者宁愿和朋友一起,仿佛忘却父母。对父母干什么做什么缺少关心,乍一看是孩子冷冰冰缺少爱心,实质是孩子内心长期缺爱后的自我保护。他们不再从父母那里奢望公平和关爱,自然也不会费尽心思去理解父母,因为理解本身就意味着爱和悦纳。

二、还有一类孩子是长期生活在爱里,却没有被好好地教育如何感受爱和付出爱。这类孩子往往在家里受尽娇宠,要风得风 要雨得雨。因为一直在爱里,就忘了要付出爱。

正如我们往往把家中好吃的留给孩子,孩子吃独食以后会忘记给家长留一些,因为习惯成自然了嘛!他们不用去理解父母,那样很是费心思。而父母最不要让他们费心思,因为父母一直都在,父母的爱一直都在。因为廉价就得到,所以不珍惜,不会耗心神去想父母需要什么,缺什么,他们需要我们什么!

不信,等他们长大了,谈恋爱了,对方一句话,他们是不是会琢磨个透。往往一个眼神都要在心底回放千次万次。看看!恋爱中的男孩体贴入微,恋爱中的女孩温柔善良,哪个不善解人意呢?

三、有一类孩子不是不爱父母,而是因为不会爱而理解不了父母。正如很多父母爱孩子,却理解不了孩子一样。在这红尘间,我们笨拙地爱着,孩子需要的是理解,我们给的是“为你好”的强硬,同样,我们需要孩子的理解,孩子给我们的是美丽的“误会”!

理解是门学问,真的很难。它需要以爱为基础,以耐心为核心,用智慧作支柱,用沟通为桥梁。只有这样,父母和孩子之间才能得到真正有效的安全感,彼此爱又会爱,相互理解、相互尊重,营造美好的家庭氛围。愿在这变化莫测的人世间,有幸成为家人的我们,懂得爱,付出爱,得到爱,相互理解,彼此相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