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儿育女,人生要紧之事,家庭要紧之事,上至国家与世界,亦是如此。没有人,地球或许只会稍显冷清,但于人世一切文明而言,却是灭顶之灾。

相比很多职业都要先考证再上岗,为人父母生儿育女这么重要的事,反而没有任何门槛,并不要什么父母上岗证。每每遇到不称职的父母,闹出不可思议的新闻,人们总是这样感叹。

但也就说说而已,并不当真。想不到的是,居然真有委员“建议父母持合格父母证上岗”。

全国政协委员许洪玲建议,在社区举办家长课堂。建立“家长教育指导工作室”,面向适龄儿童家长,聘请第三方或者有教育经验的志愿者作为老师。针对准备入小学的家长开展相关课程教育,颁发“合格父母”上岗证随学生档案入学。

细看许委员的建议,她应该只是套用了“合格父母证”的说法,没有“不合格不给生孩子”的含义,主要是建议应加强对准父母及儿童家长的培训教育。

即便如此,为人父母这种事,非亲身体验之,想要靠培训教育提前习得,其实很难。俗话说的好,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父母、不同的孩子,哪有什么一本通用的教科书。

人性是复杂的,就像我们学校教育再好,也总会教出来坏人,看起来很优秀的人,也常有禁受不住诱惑,再厉害的人才,也难免时而做下蠢事。拿到“合格父母”上岗证,啥也保证不了。

试图通过加强培训教育大幅提高父母育儿水平,若是倡导母乳喂养之类具体事项,或许的确有效;但要解决本就不可量化的“合格父母”问题,显然不切实际。

文化水平不高的父母,不妨碍教育出优秀子女,高学历高智商的父母,也可能在教育子女上低能低智。人们这才说,投胎是一门艺术嘛。“无知之幕”打开之前,谁也不知道,等待着你的,将会是怎样的人生。

父母上岗证,说笑归说笑,万万不可当真。哪怕无关生育权利,建议颁发“合格父母”上岗证,随学生档案入学,亦是不妥。

首先是谁有权颁发的问题,然后是颁发标准如何界定的问题,最后是无证的后果承受问题:没有“合格父母”上岗证,孩子还能上学吗?会不会受到歧视?

这哪是解决问题,分明是制造问题。父母上岗证纯属调侃,岂可听风即雨,轻易当真?

少一点功利心态,通过培训教育等方式,帮助准父母和年轻父母们,掌握一些育儿方面的知识,帮助他们成为称职的父母,固然不错;但颁发父母上岗证以及“合格父母”之类提法,确属不合时宜。

父母子女一场,是不可多得的特殊缘分,各人冷暖自知、苦乐自享。在法律红线之上,谁比谁是更好的父母,别人认不认可不说,自己的子女恐怕都不答应,在这件事情上,还是不要过于“好为人师”的好。

更多文字,在公众号“舒圣祥专栏”等你去关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