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是近代最爲人們敬仰的傑出政治家。他的最大優點,就是善於識人用人。他非常善於從細節觀察一個人,在清代後期的重臣中,很多都是經曾國藩推薦,比如他一眼就看出劉銘傳是一位將才。

清代易宗夔《新世說》中記載了曾國藩的一件瑣事。曾國藩征戰連連告捷,仕途也穩步高升,因此,親戚朋友中來找他求一官半職的人不少。

有一天,一位親戚來到了曾國藩的軍營。他稱,自己在老家務農,生活入不敷出,感覺沒有前途,想來求一份差事。

曾國藩於是請這位親戚喫了一頓便飯。喫飯時,見到飯裏有一粒稗子,那個親戚就將其挑出來,扔到了地上。

喫完飯後,曾國藩於是讓幕僚給這位親戚一些路費,打發他回家。幕僚問到原因時,曾國藩說:“這位親戚在家種地,生活十分拮据,但是喫飯時還把稗子挑出來,將來一定會見異思遷。”

從一件不能再小的瑣事,曾國藩就以小見大,看出了這位親戚的品行不端,是不可用的。

曾國藩用人主要看品行。他曾說,用人德才兼備當然最好,但是往往二者不可兼得,他寧願用才薄而德正之人,絕對不用才高德薄之人。

曾國藩常常從細微之處,就能判斷出一個人的品行。

他說:“聽其言量其心志,觀其行測其力,析其作辨其才華,聞其譽察其品格。”

在《冰鑑》一書中,曾國藩從神態、剛柔、相貌、情態、鬚眉、聲音、氣色等七個方面對人進行考察。

曾國藩說:

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脣,功名看氣概,富貴看精神,主意看指爪,風波看腳筋,若要看條理,全在語言中。

他的識人之法全面細緻,完全可以媲美西方現代人力資源管理的評價方法。

高明的人事經理,在進行面試時,往往能從一些簡單的細節,就判斷出一個人的品行,知道這個人能不能重用。

比如,在面談時,求職者手上的眼神飄忽不定,顧左右而言他,或者喜歡摸嘴巴鼻子,說明此人遇事容易緊張,意志不夠堅定;求職者喜歡打斷談話,說明此人過於剛愎自用;求職者喜歡吹噓自己過去的經歷,說明此人過於虛浮。

人是一種高級動物,非常善於僞裝自己,爲了達到目的,人們常會精心地包裝自己,使得真真假假難以辨別。

然而,一個人的品行是很難掩蓋的,因爲一旦人養成了習慣,就會成自然。言談舉止的各種細節中,都會不經意間透露出自己的真實面目。

蘇軾有一次和謝景溫一起出去玩,有一隻受傷的小鳥從樹上落下,謝景溫於是將鳥一腳踢開。蘇軾看到這個細節,就知道謝景溫是一個心腸歹毒之徒,不可深交。果然,很多年後,謝景溫掌權後,果然爲人心狠手辣,並欲加害蘇軾。

識人,是一種很高的智慧。除了很強的觀察能力,還要有豐富的社會閱歷,否則很難在較短時間內識別一個人。曾國藩之所以善於識人,與他閱人無數也是分不開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