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中,四野是公认的装备最精良兵力最多的一支野战军,战绩也很辉煌,三大战役就打了两个,从白山黑水一直打到天涯海角,共消灭国军180多万人,其中许多都是老蒋的嫡系精锐。然而这样一支威猛之师,在解放战争中也打过不少败仗,除了四平战役外,还有三大败仗鲜为人知!

一、沙岭战役。

时间:1946年2月16日至19日

守方:国民党新6军22师66团(欠1个营)及师教导营2000余人

攻方:四野第4纵队,司令员吴克华,副司令韩先楚

结果:4纵在兵力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经过两天三夜的苦战,没能拿下沙岭,还付出了极大的代价。此战歼敌647人,自身伤亡2157人。

经验教训:部队存在轻敌思想,战斗打响后,步兵和炮兵没有很好的协同,步兵冲锋时,炮兵已经将炮弹打光了,而且射击精度不高,对敌人的杀伤力有限,没能很好地支援步兵作战。沙岭战斗,4纵倾尽全力仍打不赢国军一个王牌团,从一个侧面证明了当时四野的攻坚能力还比较欠缺,还不具备消灭国军王牌的实力。

二、德惠战役。

时间:1947年2月28日至3月2日

守方:国民党新1军第50师7000余人

攻方:四野第6纵队

结果:我军经过多日苦战,在兵力占优的情况下没能拿下德惠县城,还付出了比较大的代价。德惠史料记载我军牺牲了800人,但一些参加过这次战役的国军老兵回忆我军伤亡在2万以上。

经验教训:德惠战役,我军集中了4个师的兵力,还有80多门火炮和数辆坦克参战,但最终却以失利收场,原因主要有三点。第一个原因就是在敌情判断上出现了重大失误。战前,认为据守德惠县城的只是150团的残部,战斗打响后却发现是一个整师;第二个原因是四面出击,没有主攻方向,结果导致兵力分散,没有形成有力的拳头,兵力优势没有发挥出来;最后一个原因就是炮兵、坦克和步兵没有形成合力,基本是各打各的,威力大打折扣。

三、沙后所战役。

时间:1947年12月16日至17日

守方:国民党新6军22师65团两个营及一个炮兵连1500余人

攻方:四野2纵第4师

结果:战后所战役,我军本计划全歼敌人,但结果非但没能达成目标,还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在这次战役中,我军共歼敌800人,自身伤亡1000多人,其中10团副团长王国华、一营营长闵西元、二营营长王宝贵、十一团二营教导员陈济夫和特等功臣、战斗英雄牛来恩等人均在战斗中牺牲,代价十分惨痛。

经验教训:沙后所战役之所以失利,除了守军的火力凶猛之外,还有两个很重要的原因。首先,对敌情的判断出现了严重的失误。战前,估计沙后所守敌只有两个连,实际上却是两个多营;其次,对敌人的作战能力估计不足,以为敌人可能一打就跑,缺乏攻坚的思想准备;最后,指挥失误,部队没有协调好,此打彼停,没有形成优势兵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