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凌晨,由於WTI 5月原油期貨結算價跌到史上首個負值——-37.63美元/桶(-266.12元/桶),中國銀行原油寶產品發生了穿倉事件,據傳成千上萬投資者面臨本金賠光還倒欠銀行大筆錢的困境。

這些投資者做夢都沒想到會有如此結局。有報道稱,一位安徽老人因投資原油寶,本金加保證金虧損90多萬,另外可能還要倒賠銀行133萬。老人爲此傾家蕩產、負債累累,已經流露出極端想法。類似的遭遇發生在許多人身上,投資者們紛紛吐槽——

“我買銀行理財產品,不僅本金虧光了,還要倒欠銀行幾百萬。”“話說買銀行理財還不如去投資P2P,起碼P2P有節操有底線,只坑投資者本金。”

不過,中行對於投資者的慘重損失,未表示出任何愧疚,有報道稱其開始強行劃扣投資者倒欠的資金。中行客服還告知投資者,倘若所欠銀行款項不還清,銀行有權向人民銀行申請將欠款記錄納入其徵信。這無疑讓已經陷入困境的投資者雪上加霜。

首先得承認,投資有風險。盈虧自負,這是一句老話。然而,具體到原油寶這個產品,恐怕沒這麼簡單。

投資原油寶能虧到倒欠銀行百萬的地步,說明原油寶絕對是一個高槓杆投資品種。其蘊含的風險遠比股票、債券要高。衆所周知,爲了防範金融風險,一直以來,國家對於銀行經營金融投資業務,有着極其嚴格的限制。比如,銀行是不允許經營證券業務,買賣股票的。但比證券業務風險大得多的原油寶,爲何能夠被銀行公然兜售?

原油寶顯然不是投資者所說的“銀行理財產品”,本質上更像期貨。國內合法的期貨交易所只有上(海)期所、大(連)期所和鄭(州)期所。類似原油寶這樣的“紙原油”投資產品,在國內不少銀行都很常見,它們真的合規嗎?在證券法或期貨監管中該如何定性?

在產品的合規性之外,中國銀行作爲原油寶業務的提供方,有沒有做好投資者風險承受能力評估,有沒有充分告知投資者風險,同樣疑問重重。

中國銀行提供的,是一個類似於期貨的投資產品,但發售對象很多卻是沒有投資經驗的客戶。比如上文中所提到的安徽老人,一輩子在農村,也沒什麼文化,甚至連手機都不知道怎麼操作。類似這種“投資小白”,如何能通過銀行的風險評測,並允許投入鉅額資金?

中行不僅沒有盡到風險評估責任,甚至可能有刻意弱化風險,誘導沒有風險意識的用戶參與的嫌疑。例如,中行在2018年6月1日曾發佈一條官方微博:“對於沒有專業金融知識的投資小白,是否也有好玩有趣又可以賺錢的產品推薦呢?當然有啦!那就是原油寶!”

顯然,原油寶的開戶流程非常簡化,投資門檻很低。反觀股票,如果投資者要融資上槓杆,前提是有投資證券半年以上的經歷,而且開戶要到證券公司現場辦理,並履行相關的審覈程序。

原油寶這種高槓杆且交易規則非常複雜的投資產品,居然只要手機操作幾下,很快就可以開戶。這真的符合金融風險控制的要求嗎?而且原油寶的風險評估中,只寫明讓用戶選擇接受“10%至100%之間的本金損失”,完全沒有提到倒欠銀行錢的風險,明顯有誤導投資者的嫌疑。

如此多投資者把原油寶當成銀行“理財產品”,如此多沒有專業知識的“投資小白”,被引入這場投資陷阱。中行原油寶從產品設計,到銷售推廣,恐怕存在諸多問題,也是導致投資者蒙受鉅額損失的深層次原因所在。

正如有專業人士所說,原油寶的全部交易機制及配套風控體系,都建立在原油結算不可能出現負值的基礎之上。顯而易見,原油寶是一個有着先天缺陷的產品,中行卻只顧從中攫取驚人的利潤,把風險和責任全推給投資者,這能說得通嗎?

圖片來源:澎湃新聞

投資者選擇原油寶,很大程度上是出於對中行這家老牌國有銀行的信任,中行卻讓他們付出傾家蕩產的結局,不能不說是一個遺憾。這樣的結局,不能都由投資者來背鍋,中行應當正視自身責任,儘快拿出善後方案,才能避免自身公信力持續失血,挽回聲譽。

此一事件,也給監管部門拉響警訊,必須對銀行所售金融產品實行更嚴格的監管,築牢防範金融風險的防火牆。銀行不是賭場,民衆的血汗錢不能再這樣稀裏糊塗打了水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