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文是每个学生的基本训练,尤其是看图写作,是基础中的基础,高考作文虽然以议论文为主,但涉及看图的并不少,或许,是因为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看图非常普及,很多时候需要根据看到的内容发表不同的看法。在古代有专门的题画诗,和看图写作非常类似,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的“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就是非常出名的看图写诗。

题画诗很多,看图写一篇文章则比较少,至少不像今天这么普遍,但在历史上有一篇名垂千古的看图写作文,是中学生必背文章。其思路、思想堪称典范,且影响中国上千年。

庆历三年(1043年)范仲淹以参知政事(副宰相)发起“庆历新政”,不久,新政受挫,范仲淹自请出京,他的同年进士兼好友滕子京也因其他事情被贬岳州。滕子京到了岳阳,重修了岳阳楼,想为该楼写个序,于是想起远在邠州(今陕西彬县)的范仲淹,但古时交通不方便,从岳阳到陕西,中间隔了很多大山,于是滕子京请人将岳阳楼及周边景观画成一幅画,快马加鞭送给范仲淹,请他看图写一篇文章,顺便宣传下自己的功绩。

范仲淹看完画后,欣然应允,奋笔写下《岳阳楼记》。其实范仲淹一辈子都没有去过岳阳楼,要写这篇文章,和我们看图写作文没什么区别。不少人看图写作都比较费劲,其实,我们不妨学学范仲淹。

这篇文章开始之处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简单介绍了时间、地点、缘由。正常情况,接下来应该写景,或者介绍这个楼,然而范仲淹没去参观过呀,总不能自己瞎编,于是他来了一个“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当然这些都不是自己看到的,只是从“前人之述备矣”中概括来的,连参考书目都没写。我没去过,是看图说话,谦虚品德还是要有的,就不多说了。

当然总不能不说,咱换个角度,虽然没有去过,但知道这个地方是交通要道,来来往往的人很多,各色人等都有,这些人看到这些景色后想法会怎样呢?大概天气好心情就好,天气不好心情也不会太好。人的心情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区别呢?我曾探求了很多古代有作为之人的想法,好像并不是这样的,他们受到外物的影响不大,能够坚持自己的理想信念,于是范仲淹写下了这两句千古名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只有这样的人才是意志坚定、奋勇向前,一心为民的人。我要和这样的人为伍!

其实这个中心思想和岳阳楼没什么必然联系,放在其他文章中也照样成立,然而,范仲淹从岳阳楼的地理位置,想到很多人曾经到此一游。杜甫来了,写下《登岳阳楼》,发出“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的家国兴亡感叹。孟浩然在此写了《临洞庭上张丞相》,希望能为国家出力,可惜“欲济无舟楫”。每个人来此,看到的景色不同,情感不同,应该以怎样的心情看待自己的人生呢?

范仲淹一辈子丰功伟绩,曾和韩琦一起守卫西北边疆,也曾出任宰相,思想境界自然是很高的,是少有的文武全才。看到前人路过岳阳楼的各种心情,由衷地发出自己的见解。

这么说来,范仲淹所提精神并没有脱离岳阳楼,而是由岳阳楼想到古代经过这里的名人留下很多感叹。这就是名写岳阳楼,实写精神境界,发出自己触及灵魂的独到见解,所谓“不离不即”,既不偏题,也不拘泥于题目,而是进行了很大的升华,成就千古名篇。

明朝的创立者朱元璋一生杀人无数,据说在杀一个犯人时,看到他姓范,问他是否范仲淹的后代,犯人说是,居然获得了赦免,当然这只是传闻,不过也可从中看出,这篇文章对于统治者和普通民众的影响力。把《岳阳楼记》称为最出名的看图作文,一点不为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