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句古話:“養兒防老”,是父母通過養育兒女解決在老年階段的經濟和生活有所依靠問題的一種傳統的養老觀念,也是父母對於孩子的一種寄託和依賴。都說世間最無私的就是父母的愛,世間最難報答的就是父母的恩。而在現實中,很多父母的愛尚在,而子女們卻從沒想過怎樣去報答父母的恩,以至於等到父母百年之後纔想起來感慨一句“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可見,很多的時候養兒未必能防老。

前兩天一則新聞讓人震驚,陝西靖邊縣一男子親手將自己79歲癱瘓的老母親埋進了廢棄的墓坑裏。青媽看了一下網上的新聞,整個故事的概況如下:

5月2日晚上8點左右,老人的兒子馬某從家中把癱瘓在牀的老母親王某用手推車拉到了萬畝林某處,在巡視確定四處無人後,便將母親丟進廢棄墓坑中,且填入黃土掩埋。第二天凌晨自己一個人回到了家,並謊稱將母親送到了靖邊縣新車站,僱了一輛車將她送到慶城縣親戚家中。

兒媳婦張某覺得事出蹊蹺,四下尋找不到老人,並且回到家自己的丈夫也不見了蹤影,於是向警方報了警。接到報警後警方迅速出警尋人,通過調取相關監控,於5月5日找到了馬某。

在接受警察詢問的時候,一開始老人的兒子馬某還有所隱瞞,在警方加大力度詢問過後終於招供出驚人真相。於是民警趕緊出警到達馬某埋藏老人的墓坑,隱約聽到裏面有呼救聲,經過努力終於將奄奄一息的老人營救了出來。

我們不知道老人被掩埋在土裏的這3天是怎樣度過的,也許有害怕、有悔恨、有失望、有心寒,但是當老人清醒的那一刻第一個擔心的問題卻是自己的兒子會不會被送進監獄,父母對子女的愛似乎已經成爲了本能。

我們身邊經常會見到這樣的一類人,生理年齡達到了成人的標準,但是心智成熟度卻停留在嬰兒的水平,也就是成年的嬰兒,我們把他簡單稱爲“巨嬰”。爲什麼中國式養育經常會出“白眼狼”?也許身爲父母的我們脫不了干係。

一、爲孩子做得太多

在一個家庭中,如果父母對孩子包辦得太多,控制的太多。關係的太多,讓孩子太過於依賴自己的父母,把父母爲自己所做的事情當成“應該”,這樣他就會覺得無論對父母怎麼樣都是理所當然。

其實,是父母剝奪了孩子自我成長的機會。在這種溺愛環境中長大的孩子,一直被父母保護着,他們缺乏獨立思考、分析、處理事情的能力,當他們獨自面對社會面對生活的時候就會變得手足無措,一旦有困難、壓力就立刻投降,去向父母求救,甚至是抱怨、大打出手。到了最後他們會演變成什麼都不會,什麼事都依賴,而且情緒暴躁。父母們本以爲這樣是對子女的愛護,沒想到卻培養出一個白眼狼。這也就是爲什麼當今社會上越來越多“啃老族”出現的根本原因。

二、父母的壞榜樣

我們都知道父母是孩子的最好的老師,孩子的一舉一動都是父母的影子。相信父母們都希望自己可以培養出一個優秀孝順的孩子,但是如果父母的行爲不好很可能孩子將來也會學了去。

青媽曾經看到這樣一則故事,鄰居家有個兒媳婦對婆婆苛刻,不準婆婆喝她燒的開水,老太太80多歲了,還要駝着背到井邊挑水自己回家燒水喝。後來老太太去世了,兒媳婦想要將老人挑水的扁擔燒掉,沒想到被自己5歲的兒子攔住了,兒子說:“媽媽,這個扁擔不能燒,等你老了以後還可以挑水。”孩子的媽媽聽完臉上瞬間變了色,原來自己的行爲一直都被兒子看在眼裏。父母的行爲榜樣是孩子的活教材,父母們的不良行爲,能被孩子們輕易地學會,成爲孩子自身的行爲習慣。所以,如果父母對老人苛刻,孩子未來也會成爲父母的翻版。

三、缺乏對孩子教育

我們都聽說過一句話:“三歲看大七歲看老。”看一個人三歲時候的樣子,就可以看到他長大之後的樣子;看一個人七歲時候的樣子,就可以看到他老了之後的樣子。實際意思是:看一個人小時候的行爲表現,性格品德,就可以大概預測這個人的將來。 這說明孩子小的時候特別關鍵,要注意培養,教會孩子基本的禮貌尊重,等過了這個年齡,基本就定下以後了。

據說,在南美洲有一種鳥,當它們年老了,它們的孩子會把身體完成“吊牀”。讓父母安心入睡,動物尚且知道孝順父母,何況是我們身爲食物鏈最高層的人類呢?爲了讓我們的孩子不成爲一個“白眼狼”,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把成長的機會留給孩子,把界限跟孩子劃分明確,把屬於孩子的事情還給孩子,陪伴孩子成長,教會孩子做人。相信在新一代父母們的努力下,中國式養育不再會會出“白眼狼”,每位老人都能老有所依,老有所養。

本文由青媽說育兒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漲知識!

(圖片均來自於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