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带来了巨大威胁,疫苗被认为是彻底解决新冠病毒的希望。疫苗接种关乎全民健康,可谓是举国关注,但疫苗安全问题近年来在中国却时有发生。

就在最近,疫苗安全问题再一次出现在我们视野中。5月6日,河南省漯河市张女士带着年仅1个多月的孩子去双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种乙肝疫苗,在接种完两个小时后,孩子出现了过敏性休克,被紧急送往重症监护室,并下了病危通知书。才40天大的孩子,就经历了一次生死考验。

据张女士介绍,孩子接种本上录入的是成人乙肝疫苗,但当事社区工作人员解释说是录入出错,实际并没有给孩子打上。目前,当地卫健委已介入调查,最新消息是,社区服务中心已向张女士及其家人道歉,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责。

错打疫苗这种情况的出现,一方面是接种人员人为失误造成;同时也存在接种信息不够及时透明,很多家长也反应“三不知”,不知此次打的是哪个厂家哪个批次的疫苗等。从实际操作的角度来说,每天繁重的人工打疫苗工作,确实难免出现失误。

每天繁重的人工打疫苗工作,单靠人工,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失误

疫苗接种安全为何频频牵动人心?

在人类发展的初期,其实就是人类与各种自然灾害和疾病斗争的历史。天花、霍乱、鼠疫,这些现代人已经很陌生的感染性病毒,在几百年前还是足以导致民众大规模死亡的致命病毒。十四世纪四五十年代席卷欧洲的黑死病瘟疫,仅在欧洲就夺走了千万条生命,并在其后的几百年反复袭扰人类,在欧洲的致死率甚至超过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疫苗是利用各类病原微生物制作用于预防疾病的生物制品,可以在病毒袭扰之前通过激活人类免疫系统,让人体具备对抗各种传染病菌的坚实护甲,接种疫苗也被公认为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经济、有效的公共卫生干预措施。

疫苗的广泛接种,有效地延长了人类的寿命。客观而言,中国疫苗接种整体是安全、有效的。因为疫苗生产、运输、接种是一个超长链条,其中一环出现问题,就可能引发广泛关注和一系列连锁事件。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去年12月份,国家更是加快落地实施《疫苗管理法》,确保疫苗全流程安全和可追溯。

之前中国在疫苗管理方面有着严格的规定,但最终执行规定的是人,而人可能会存在一些失误,所以既发生过像长生生物这样在生产端的疫苗安全问题案例,也有山西因冷链配送车出现故障导致的疫苗安全问题,而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于接种人员每天要面临繁重的接种任务,长时间重复操作很容易疲惫,确实难免会出现疏忽。

让每一支疫苗的生产、流通和接种都受到有效监管,过去因技术限制是可望而不可及,如今在物联网等新技术支撑下已经变为现实。具体来说,融合了物联网、区块链等新技术的智慧疫苗解决方案,成为解决疫苗安全问题的根治良方。

智慧疫苗接种方案为何能承担疫苗安全“守门人”重任?

可能有些朋友会问,疫苗管理不早就实现了信息化了吗,为何还要引入物联网等新技术?

只要有带娃打疫苗的经历,就会很清晰地感受到,现在我们使用的疫苗接种管理方案,在很大程度上仅仅是将过去纸质的记录变成数字化记录而已,各种数据录入和接种记录还都是由人工来完成,这难免会导致错打和误打问题疫苗或者过期疫苗。

其实,对于疫苗安全问题的解决,目前已经有成熟的方案落地了,我们可以参考借鉴。比如,自2018年以来,海乐苗智慧安全解决方案,就借助物联网技术在接种环节实现了疫苗安全“守门人”的角色。海乐苗聚焦在解决疫苗安全最后一公里的现实场景,将物联网技术与低温冷链深度融合,不仅能追溯到疫苗的生产厂家、批次、日期等全部信息,还将疫苗、儿童、生产厂家、疫苗接种人员等信息实现一一匹配。

率先位于天津河东区大王庄社区的海乐苗智慧疫苗方案,创新融合物联网技术保障儿童疫苗

当接种儿童进入海乐苗智慧接种中心,用疫苗接种本在智慧疫苗接种箱上实现扫码,接种者的信息就会第一时间上传至接种平台,与此次接种的这一针剂的疫苗信息、接种护士信息匹配起来。对家长来说,也由过去“三不知”到“一看便知”。孩子何时、何地、由谁、接种何种疫苗等信息都清晰明了,智慧疫苗接种箱随即自动弹出对应针剂,接种护士不需要再人工比对。因此“想错也不会错”!在疫苗存储环节,通过智慧疫苗存储箱,还可实现库存预警及自动闸口功能。因此,整个海乐苗方案通俗来说,即实现“问题疫苗进不去,过期疫苗秒冻结,不是我的苗出不来,人苗匹配透明可视”的革命性突破。这一具备物联网属性的智慧疫苗接种模式在全国得到普及落地,疫苗接种安全将得到极大保障,也将避免像河南漯河张女士的孩子错打成人疫苗事件的发生。

智慧疫苗方案不只解决疫苗安全问题,更是实现多方共赢与和谐进步的格局

比如对家长来说,孩子接种的苗能随时可见,共同参与到疫苗安全监督,这能让家长放心不少;消除疫苗犹豫,增强疫苗接种的信任感;对社区服务中心而言,智慧接种方式替代人工打疫苗,解决了因工作量大、繁琐等造成接种护士难免出错情况,缓解了接种护士和社区服务中心的工作压力,让他们更全身心投入基层社区卫生健康的呵护中去;对政府来说,通过最后一公里的疫苗安全追溯,提高了疫苗安全监管水平,共创公平、透明、安全的和谐社会。

据我所知,截至目前,海乐苗智慧疫苗解决方案已经覆盖了全国1000多个接种点,像天津河东区、河南新乡市、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等都已覆盖落地智慧接种模式。而且,智慧接种中心良好的成效,也正吸引着更多的城市推进部署智慧疫苗接种方案。比如2019年底,全国领先的城市疫苗网——深圳城市疫苗网的建成,实现了整个深圳社区服务中心的全覆盖,将一举保障当地百万儿童的疫苗接种安全。

位于深圳城市疫苗网的南山区沙河社区海乐苗智慧疫苗接种冰箱实现人苗信息一一对应,透明可视

解决疫苗接种安全是开始,疫苗全链条安全还需努力

海乐苗首先以疫苗最后一公里的安全问题切入,应用场景主要体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样的打疫苗的终端,我们既要对疫苗接种环节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智慧接种的进步感到振奋,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接种环节只是漫长的疫苗产业链中的一环,我们距离疫苗全流程、全产业链安全还有漫长的路要走。单靠物联网技术也无法彻底解决疫苗安全问题,我们需要利用物联网、5G、AI、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多种新技术进行融合创新。

比如在生产环节,利用物联网技术和区块链技术,可以通过生产和检测设备上的传感器和检测装置,尽可能避免人为的干扰,在生产环节实现真正的实时监控,而非出了质量问题才去亡羊补牢式的追溯,这样可以让问题疫苗根本出不了产区。

而在流通环节,可以利用物联网和5G技术,对冷链运输车辆和疫苗存储设备进行实时监控,如果运输车上制冷压缩机出现故障,也能对疫苗是否脱离了冷链温度范围一清二楚。

海乐苗智慧疫苗解决方案,为我们展现了物联网等新技术对于捍卫疫苗安全的巨大社会价值,它改变了过去疫苗管理制度虽然严格周全,但却依赖疫苗产业链各环节参与者高度自律和事后追责的弊端,力争对每一支疫苗的生产、流通、接种等环节进行实时监控,第一时间发现并能截停问题疫苗。

我们距离对每一支疫苗全流程安全监管的目标可能还有距离,但我们坚信,只要迈出第一步并奋力前行,终将可以解决这一百姓关注、国计民生的大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