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一场旨在改造中国人日常行为的新生活运动发起。新生活运动,中国式的文明开化,宗旨似乎也很现代,明确提出:不要随地吐痰、随地丢垃圾,无谓应酬要减少,婚丧喜庆要节俭,但或隐或现地保留着与中国既往做法的连续性。

1934年7月,“新生活运动促进总会”于南昌正式成立,统领全国各地新运之工作。最初拟定的《新生活须知》就有多达95条,到后来更是把从妇女道德到幼儿饮食定量之类全都纳入进来。

新生活运动是要改造全民的生活,而妇女是家庭的中心,在新生活运动示范区,还开办了妇女识字班、缝纫班,并定期举办母亲会、职业妇女联谊会,开办会计补习班、儿童义务半日小学,开办女宿舍、女浴室等等。这组照片是1947年美国记者拍摄的陕西临潼一场新式婚礼的全过程。主婚人正在按相关程序询问新郎新娘,并宣布他们正式结为夫妻。

这种妇女解放一开始得到了欢迎。因为晚清的时候,国内的婚俗各地不同,而且有些十分落后愚昧。如福建惠安的婚俗,女子与丈夫成婚后,只能在一年间的几个节日期间去夫家与丈夫同居,要一直到生下孩子,才 能去夫家真正生活。

抗战爆发后,“新生活运动”很自然地演变为战地服务、伤兵慰问、难民救济、保育童婴、空袭救难、征募物品和捐款等等与战时支援有关的活动。

到了最后,新生活运动后来成了一个大大的笑话。当时的外交家顾维钧的妻子在回忆录中说,那时候的民国驻外人员也常常外遇,更戏称新生活运动 是“新妻子运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