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一場旨在改造中國人日常行爲的新生活運動發起。新生活運動,中國式的文明開化,宗旨似乎也很現代,明確提出:不要隨地吐痰、隨地丟垃圾,無謂應酬要減少,婚喪喜慶要節儉,但或隱或現地保留着與中國既往做法的連續性。

1934年7月,“新生活運動促進總會”於南昌正式成立,統領全國各地新運之工作。最初擬定的《新生活須知》就有多達95條,到後來更是把從婦女道德到幼兒飲食定量之類全都納入進來。

新生活運動是要改造全民的生活,而婦女是家庭的中心,在新生活運動示範區,還開辦了婦女識字班、縫紉班,並定期舉辦母親會、職業婦女聯誼會,開辦會計補習班、兒童義務半日小學,開辦女宿舍、女浴室等等。這組照片是1947年美國記者拍攝的陝西臨潼一場新式婚禮的全過程。主婚人正在按相關程序詢問新郎新娘,並宣佈他們正式結爲夫妻。

這種婦女解放一開始得到了歡迎。因爲晚清的時候,國內的婚俗各地不同,而且有些十分落後愚昧。如福建惠安的婚俗,女子與丈夫成婚後,只能在一年間的幾個節日期間去夫家與丈夫同居,要一直到生下孩子,才 能去夫家真正生活。

抗戰爆發後,“新生活運動”很自然地演變爲戰地服務、傷兵慰問、難民救濟、保育童嬰、空襲救難、徵募物品和捐款等等與戰時支援有關的活動。

到了最後,新生活運動後來成了一個大大的笑話。當時的外交家顧維鈞的妻子在回憶錄中說,那時候的民國駐外人員也常常外遇,更戲稱新生活運動 是“新妻子運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