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3.18亿元、杭州16.8亿元……受疫情影响,促进消费回补,当前已成了不少地方的头等大事。其中一个流行的做法就是发放消费券。

有媒体统计梳理,3月以来已有近20个省市或部门宣布发放消费券计划,主要涵盖餐饮、文娱、旅游等领域,目前已对外宣布发放消费券的近20个省市中,累计金额已经超过30亿元。

作为网红城市,近几年在旅游 、消费方面大放异彩的西安,面对消费回补的压力,到底该拿出怎样行动?消费券发放,西安到底跟不跟?

01

疫情对西安的旅游消费到底有多大?

在说到拉动消费前,有必要看看疫情对西安消费经济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以春节旅游数据为例。西安2019年春节游客增速蝉联第一,旅游综合收入144.78亿,首进全国30城“前三甲”。

从春节旅游收入排名前十的城市来看,西安应该是除三亚外,对旅游业依赖度最高的城市。

那么很明显,因为疫情失去了2020春节这个旅游黄金档,西安经济社会受影响的程度,恐怕比绝大多数城市都要高。

更重要的是,除了直接的旅游收入受影响外,错失春节这个黄金周,西安整个城市也失去了一次难得的营销风口。比如舆论的曝光度、关注度。也就说,它的影响可能是长远的。

因此,就在最近,西安发布了一则新的城市宣传片。这或许可以看作是一种城市营销上的补偿。但是,仅靠这个宣传片,作用恐怕不可高估。

而从1-2月的经济运行数据,也可以直接看出西安受疫情影响到底有多大。

2020年1-2月,西安市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280.21亿元,同比下降24.9%;按消费形态分,作为与旅游业直接相关的餐饮业,更是同比下降43.3%。

而事实上,从去年的数据来看,西安包括消费在内的服务业发展,就已经出现了明显降速。

这里仅与同处西部的成都和重庆相比。

2019年,西安第三产业增加值为5874.62亿元,增长6.8%,这一增速低于第二产业,毫无疑问是不正常的。

可以对比的是,成都和重庆2019年的第三产业增速分别为8.6%、6.4%。虽然西安的三产增速略高重庆,但是重庆和成都的三产增速都是一二三产业中最高的。

在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方面,西安增速为6.0%,成都和重庆分别为9.9%、6.6%——西安垫底。

因此,在经历了2017、2018年的高速增长后,即便不遭遇疫情影响,西安这几年引以为傲的消费、旅游经济,也同样需要直面如何继续维系高增长的问题。

02

当然,促进消费回补,未必只有发放消费券一种方式,且也要考虑城市的能力。比如,此前国家发改委就明确,支持地方结合自身实际有针对性推出一批务实管用政策措施,不过,也要考虑地方的财政承受能力。

就财力来看,西安在全国主要城市中,并不算突出。比如,2019年,西安全年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02.56亿元,参照与GDP的比值,西安的财力明显不如成都和重庆。

但是,发放消费券,一来,并不是完全由财政买单;二来,至少从短期效果看,直接发放消费券,可能是见效最快、回报率最高的一种方式。

以杭州为例。来自杭州市商务局的数据显示,截至3月29日下午4点,已兑付政府补贴为2983万元,但带动杭州市场消费4.53亿元,拉动效应达到惊人的15倍。

换言之,政府带头发放消费券,更多是发挥一种经济杠杆作用,并向市场主体和消费者释放积极信号。

事实上,西安早在十年前就已经有过发放消费券的先例。

公开报道显示,2009年,为应对金融危机下的消费低迷,陕西省96家企业向市民发放各类消费券1.38亿元,其中西安就达到8110万元。

03

清明、五一假期将至,西安如何抓住机会?

去年8月,西安印发《西安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创建实施方案》,提出力争在5-7年内,将西安建设成为历史文化和现代时尚交相辉映的国际性消费城市。

那么,在这样的宏大目标下,遭受疫情影响的西安更不能在促进消费回补上“无动于衷”。

比如,首先可以考虑发放旅游方面的消费券。

像重点景区门票打折乃至免费发放,都值得尝试。特别是对外地游客,可试行凭机票、高铁票免门票、打折门票的措施。

这方面,西安其实也早就有过实践。如2017年底,西成高铁开通后,持西成高铁车票可享受西安26家景区门票半价优惠。这样的措施完全可以继续推行,并且在力度和范围上“扩容”。

其次,则可根据市场和市民的反馈,推出一些专用消费券。

如西安这几年提出打造书香之城、阅读之城,就完全可以向市民发放图书方面的消费券。

另外,西安自2019年起,创建以“钟楼国际消费中心、大唐不夜城步行街区”双引领,以及小寨、高新、西咸、经开、浐灞、临潼6个城市级商业中心和口岸商业、特色街区为支撑的“一中心一街区”引领,“多区域多热点”支撑的国际消费城市时尚矩阵。

在这些商业中心和口岸,完全可以与市场主体一道,推出针对性强 、实用性好的专用消费券,真正优先盘活重点商圈的消费活力。

这方面,市场主体其实未必没有热情。比如西安国美日前就提出在全城发放5000万消费券。关键是,政府应该主动考虑出台这方面的方案。

应该说,当前促进消费回暖是一种全国性的压力,各地都需要拼。对西安这种第三产比重高的城市,尤其如此。而这几年在旅游方面有着资源、人气优势的西安,也确实有很多牌可以打,没有理由“沉默”。

危机,既有“危”,也蕴含着“机会”。一个优秀的城市,就应该尽量学会从危机中抓住“机会”,如此才能真正“弯道超车”。且机会稍纵即逝,谁先出手,谁才能确立赢面。在“抢人大战”中尝到甜头的西安,应该更明白这一点。至少就眼前来看,面对即将到来的清明、五一假期旅游窗口,西安应该有更多紧迫感了。

西安,是时候搞出一些“动静”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