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婦好”是商朝第二十二任君王武丁的第一個王后。據說她有過多次領兵出戰,最多的一次率領一萬三千之衆的軍隊,聲勢赫赫征戰了商朝周圍的二十多個國家,是商朝在武丁時闢土開疆的重要女功臣。無論是從當時來看,還是現在來看,婦好在軍事上的功績和智慧,都足以稱爲中國歷史上首位女將軍,女軍事家。

而她的名字,就記錄在下面的這片龜腹甲的刻辭中。

腹甲右半邊是對貞之“正問”部分:

甲申卜,殼貞:婦好娩,嘉?王佔曰:其惟丁娩,嘉;其惟庚娩,引吉。三旬又一日甲寅娩,不嘉,惟女。

腹甲左半邊是對貞之“反問”部分:

甲申卜,殼貞:婦好娩,不其嘉?王佔曰:其惟丁娩,嘉;其庚,引吉;其惟壬戌,不吉。三旬又一日甲寅娩,允不嘉,惟女。

在甲骨卜辭當中,賓組卜辭的佔辭,有時並不和正面的卜辭刻在一起,而是單獨刻在背面。上面卜辭正面,只出現序辭、命辭、驗辭:「甲申卜,殼貞:婦好娩,不其嘉?三旬又一日甲寅娩,允不嘉,惟女」。

而背面可見佔辭部分:

王佔曰:其惟丁娩,嘉,其庚,引吉,其惟壬戌,不吉。

注意:背面的那些小黑坑,就是爲占卜而人爲鑿銼的灼坑。殷人用一根點燃了的嗜仙草,放在坑內燒灼龜甲。以聽其灼裂時發出的噼啪聲,以觀其灼裂後的裂紋(即“兆幹,兆枝”)的長短和多少。然後作出吉凶判斷。

「婦好」是殷王武丁的妻子,「娩」是將要分娩。「嘉」是吉利的意思。這是卜問:即將臨盆的妻子婦好,是不是吉利?殷王武丁看了卜兆之後,所作出的判斷。武丁所判斷出來的推論是「若是在丁日分娩,那是吉時,若是在庚日分娩,則會非常吉利。」最後,婦好在卜問的一個月後分娩,結果「不嘉」,生了女兒。

卜辭的形式,往往從正反兩面卜問,叫做「對貞」。前面舉的例子是從正面——「嘉」(吉)卜問。反問之例——「不嘉」的卜問。

這條卜辭因爲從「不其嘉」設問,結果確實不嘉,與原先設問相符,所以驗辭用了「允」字。甲骨學研究者已經探知,丙組的甲骨基本上屬於殷墟一期,也就是盤庚到武丁時代。

武丁是商朝(約公元前1600-1046年)第22代王,大約生活於公元前1200年前後。武丁在位59年,思民所苦、禮賢下士,振興商王朝,後人追諡他爲殷高宗,並給予中興之主的歷史評價。據《尚書》所載,周公多次舉武丁爲應仿效的模範。

這塊龜腹甲是丙編247。其內容是武丁詢問婦好分娩的事,商朝人從出生日子的吉凶推測性別,生男是吉利,生女是不吉利,這段卜辭可說是關於中國重男輕女的最早史料。“丙編247”出土自小屯宮殿。留存至今天的這張骨片記錄婦好分娩的預產時間和關於生男女吉凶的占卜,可見作爲商王的武丁對於婦好的關心。這片帶有序辭、命辭、佔辭、驗辭等完整形式的甲骨,有成熟的文字系統,使我們有幸看到漢字三千多年以前的樣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