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我們很難預見未來,做好當下,便是心安。

1986年,美國宇航局發射挑戰者號航天飛機,這是他們正式使用的第二架航天飛機。

在發射之前,7名宇航員信心滿滿走向飛機,向同事熱情揮手,誰也沒有想到這會成爲他們最好的一張照片。當天在1000多人的現場見證下,挑戰者號發射升空,但僅過73秒,機身突然爆炸,機艙中的7名宇航員全部罹難。

一、挑戰者號

挑戰者號在1986年的過去3年間,已安全地將46名宇航員送入太空。按照原計劃,挑戰者號本次升空將在太空上逗留6天,並將在太空中釋放一顆中繼衛星。

參與這次飛行任務的航天員有7名:指令長迪克·斯科比、飛行員邁克·史密斯、任務專家埃裏森·奧尼祖卡、朱迪·雷斯尼克和羅恩·麥克奈爾、載荷專家格雷格·賈維斯、教師克里斯塔·麥考利夫。

那一天是1986年1月28日的早晨,星期二,美國佛羅里達州發射架上結着冰。

在離發射現場6.4千米的看臺上,聚集了上千人觀看,觀衆裏有一羣孩子,他們是來歡送老師克里斯塔·麥考利夫飛上太空的。

據《美國太空史》所述,麥考利夫是從衆多教師中萬里挑一選出來的,她將計劃在太空爲全國中小學生講授兩節有關太空和飛行的科普課。同學們還可以通過專線向麥考利芙老師提問題。

當天美國東部時間上午11:39,執行任務51L的挑戰者號在發射前6.5秒點火,助推火箭發出巨大的轟鳴聲,震撼着整個現場,隨後航天飛機順利上升。

發射後僅僅73秒,人們聽到的卻是巨大的爆炸聲,在上空16600米處外掛燃料箱爆炸,機艙中的7名宇航員全部罹難。那一張他們信心滿滿地走向飛機,向同事熱情揮手的照片,成爲了他們最後的一面。

這次災難性事故導致美國的航天飛機飛行計劃被凍結了長達32個月之久。

二、事故原因

事後,事故調查人員從照片、物理和其他證據中得出結論,證明挑戰者當天升空爆炸的直接原因是:右側助推器底部的O型密封圈失效。

在發射後的0.678秒,一個安裝在39B號墊片附近的攝像機捕捉到“一股強烈的灰色煙霧,從右固體火箭助推器後場接頭附近噴射出來。”

由於低溫,航天飛機旁矗立的定點通信建築被大量冰雪覆蓋。調查人員在紅外攝像機中發現,右側SRB部件尾部接縫處的溫度達到零下13度。

爆炸後,兩枚已卸載燃料的助推器繼續向上飛行,形成Y型的軌跡。

美國航天飛機固體燃料火箭助推器高級工程師羅傑·博伊斯喬利,解釋了O形環鋼圈。

他說這些鋼圈看上去很結實,很牢固,但點火之後,每個部分由於受到巨大壓力,就會像氣球一樣被“吹”起來。這就需要在連接處採用鬆緊帶來防止熱流溢出箭體。

這個重要任務則是由兩條O型的橡膠帶完成,它們可以隨着鋼圈一起擴張,並能彌合縫隙。如果這兩條橡膠帶與鋼圈脫離哪怕0.2秒,助推器的燃料就會發生泄漏,固體火箭助推器就會爆炸。

而挑戰者號發射時,當天零下13度的氣溫,足以讓O型橡膠帶變得更加堅硬,伸縮效果變得就更差,甚至沒有點彈性,直接導致密封效果大打折扣。

哪怕只是零點幾秒的時間,足以把一次本應成功的發射變成一場災難。

最終,以兩倍音速飛行的挑戰者號發生了爆炸,在14600米高空被紅棕色的火球包圍住。

周圍的人們還沒反應過來,事故發生一分鐘後,NASA就啓動了救援行動,派遣船隻、飛機前往搜救。

根據海岸警衛隊記載,這次搜救行動是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海面搜救行動,範圍達1600平方公里,深度達到水下370米,一直持續到2月7日,整整搜救打撈了一個月。

多年來,剩餘的挑戰者號殘骸還在不斷地被海水衝上佛羅里達州的海岸。

1996年12月17日,在事故後差不多11年時,可可比奇的海灘上還發現了兩大塊殘骸。

這次航天事故,美國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後來,發射每次升空的73秒,成爲每個機組人員要克服的強大心理障礙。

三、美國的航天飛機簡史

20世紀末,俄羅斯和歐洲,在技術、安全和經濟等多重壓力下,航天飛機計劃紛紛下馬。進入21世紀,曾經航空技術遙遙領先的美國航天飛機也逐漸停息下來。

2004年,美國總統布什發表演講,宣佈航天飛機將在2010年停飛。

從1981年到2011年,30年間,美國的航天飛機一共執行了135次飛行任務。2011年7月21日,最後一架航天飛機退役,航天飛機正式結束了歷史使命。那一張照片也成爲了永恆的歷史。而中國航天,正悄然趕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