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在50年9月开始朝着对北方不利的局面发展,中国随后出动志愿军部队入朝作战,成功扭转局势,3年来累计出兵超过240万人,可谓不遗余力,也在事实上挽救了朝鲜政权。很多朋友以为中国当年对朝鲜的支援是空前的,并且是单方面的,其实朝鲜在近代我们有困难时也曾慷慨帮助过中国,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

由于朝鲜近代被日本殖民的原因,又与中国吉林省相邻,20世纪二三十年代该国移民极多,最多时达二三百万人,这其中自然不乏青壮年男性。45年后我军力量开始向东北发展,到46年上半年达20余万人。为了对抗当时实力强大的国民党东北保安部队(杜聿明所部),必须快速壮大东北解放军部队实力,在这期间约有4.5万名朝鲜青年加入了我军部队,成为后来东北野战军的组成部分,有两个完整的独立师,其他则被散编入各纵队。这4万多人可不是地方武装,而是地地道道的野战部队,在辽沈战役中有突出表现,尤其是长春解放期间担任主力。这可以说是朝鲜对我军的军事支持,尤其是解放战争初期我军实力还不强的阶段,提供了最为宝贵的兵员。

在后勤支援方面,朝鲜更是功不可没。不少人认为苏联在解放战争期间为我军提供了近百万件日军遗留武器,其实朝鲜在后勤上的帮助不亚于苏联。朝鲜比中国东北更早落入日军之手(1910年),同样是当年日军的集散地和军火库。由于1945年日军投降后,朝鲜境内并没立即开始内战,所以在中朝苏三方协商之后,半岛北部的日本遗留军火得以批量供给东北我军。朝鲜当局也没有吝惜资源,截止到48年辽沈战役前,朝鲜境内的军火分4批近2000车皮,陆续运往东北解放区,用以支持我军即将在南满发起的战略决战,其中包括了我军急需的炸药、雷管、导火线和弹头,大部分都没有收取任何费用,无偿供东野使用。解放战争期间,来自朝鲜的硝酸、有色金属、铸铁、焦炭甚至百姓制作的数十万双胶鞋都不断运到解放军部队中,这无疑是宝贵的后勤支援。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1946年4-5月我军在东北的作战形势处于历史最低点,甚至有丢掉哈尔滨分散打游击的危险。朝鲜主动提出可以接纳东北我军,进入朝鲜境内休整并补给军需,以待时机重新回东北作战。虽然国民党军最终没有打过松花江,北满转危为安,而南满的我军部队也没有真的成建制的退到朝鲜避难休整(部分伤员及家属到过朝鲜接受救治),但一个相对弱小的邻国能够不顾安危影响的提出如此的帮助,可见中朝之间的友情多深。事实上朝鲜国内的医院在1946年总共救治过1万多名东北前线的我军伤员。所以提到抗美援朝,并非只是中国单方面的帮助朝鲜,两国在近代的支援是有来有往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