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长篇神魔小说,《西游记》中出现很多与事实相悖的描述。比如,锦衣卫。书中第六十二回唐僧与祭赛国国王的对话中,就提到了锦衣卫。

原文如下:

国王大喜道:“妖贼安在?”三藏道:“现被小徒锁在金光寺里。”那国王急降金牌:“着锦衣卫快到金光寺取妖贼来,寡人亲审。”三藏又奏道:“万岁,虽有锦衣卫,还得小徒去方可。”

锦衣卫是明朝专有的军政搜集情报机构,前身为朱元璋设立的“拱卫司”,洪武后期又改置锦衣卫,此后一直存在,并持续到明朝末期。而《西游记》中玄奘西天取经发生在唐朝时期,就此而论,这似乎是西游记中的一个漏洞。

不过,西游记是文学作品,个中描述与事实不符并不影响他的艺术性。相反,书中有关锦衣卫的描述,恰恰可以说明讽刺现实的一面。

这个现实就是明朝。

上文我们提到的祭赛国就有明朝的影子。除了锦衣卫之外,书中还形容这个国家的国都“龙蟠形势,虎踞金城。四垂华盖近,百转紫墟平……”似曾相识吧,你说这和明朝的应天,也就是南京有什么区别呢?

既然是讽刺明朝,就要描述明朝的种种不好。果不其然,接下来对僧人的对话证明了这一点。

师徒四人进入城池,与众僧人对话。众僧说“爷爷,此城名唤祭赛国,乃西邦大去处。当年有四夷朝贡。”又说“爷爷,文也不贤,武也不良,国君也不是有道。”

明太祖朱元璋立国之后,以恢复华夏“正统”为己任,逐步恢复了由来已久的朝贡制度,并明确四夷馆和鸿胪寺等机构负责管理事宜。同时,明政府规定:“四夷朝贡到京,有物则偿,有贡则赏。”

文也不贤,武也不良,就是说这个国家不咋地,吴承恩有大半生生活在明朝嘉靖年间。我们都知道,嘉靖这个皇帝总体评价并不高。他执政的后期,崇信道教、宠信严嵩等人,导致朝政腐败。最为奇葩的是,他因为迷信道教,差点在“壬寅宫变”中死于宫女之手,这在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文不贤、武不良说的其实就是明朝中后期的事情。

无独有偶。在《西游记》的第六十八回中提到了一个国家“朱紫国”。看到这个国名,是不是很容易想到明朝?此外,朱紫国国王生了重病,不能治愈,只好贴出皇榜,来招纳天下贤士为自己治病。榜文写道“近因国事不祥,沉疴伏枕,淹延日久难痊”。说国事不详,不禁让人浮想联翩。

《西游记》的艺术魅力,除了它的奇异想象,还有它反讽现实的一面。这个现实不是唐朝,而是步入中年的明朝。天界如官场,仙人亦黑暗,西游记的隐喻让人拍案叫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