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爲長篇神魔小說,《西遊記》中出現很多與事實相悖的描述。比如,錦衣衛。書中第六十二回唐僧與祭賽國國王的對話中,就提到了錦衣衛。

原文如下:

國王大喜道:“妖賊安在?”三藏道:“現被小徒鎖在金光寺裏。”那國王急降金牌:“着錦衣衛快到金光寺取妖賊來,寡人親審。”三藏又奏道:“萬歲,雖有錦衣衛,還得小徒去方可。”

錦衣衛是明朝專有的軍政蒐集情報機構,前身爲朱元璋設立的“拱衛司”,洪武后期又改置錦衣衛,此後一直存在,並持續到明朝末期。而《西遊記》中玄奘西天取經發生在唐朝時期,就此而論,這似乎是西遊記中的一個漏洞。

不過,西遊記是文學作品,箇中描述與事實不符並不影響他的藝術性。相反,書中有關錦衣衛的描述,恰恰可以說明諷刺現實的一面。

這個現實就是明朝。

上文我們提到的祭賽國就有明朝的影子。除了錦衣衛之外,書中還形容這個國家的國都“龍蟠形勢,虎踞金城。四垂華蓋近,百轉紫墟平……”似曾相識吧,你說這和明朝的應天,也就是南京有什麼區別呢?

既然是諷刺明朝,就要描述明朝的種種不好。果不其然,接下來對僧人的對話證明了這一點。

師徒四人進入城池,與衆僧人對話。衆僧說“爺爺,此城名喚祭賽國,乃西邦大去處。當年有四夷朝貢。”又說“爺爺,文也不賢,武也不良,國君也不是有道。”

明太祖朱元璋立國之後,以恢復華夏“正統”爲己任,逐步恢復了由來已久的朝貢制度,並明確四夷館和鴻臚寺等機構負責管理事宜。同時,明政府規定:“四夷朝貢到京,有物則償,有貢則賞。”

文也不賢,武也不良,就是說這個國家不咋地,吳承恩有大半生生活在明朝嘉靖年間。我們都知道,嘉靖這個皇帝總體評價並不高。他執政的後期,崇信道教、寵信嚴嵩等人,導致朝政腐敗。最爲奇葩的是,他因爲迷信道教,差點在“壬寅宮變”中死於宮女之手,這在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文不賢、武不良說的其實就是明朝中後期的事情。

無獨有偶。在《西遊記》的第六十八回中提到了一個國家“朱紫國”。看到這個國名,是不是很容易想到明朝?此外,朱紫國國王生了重病,不能治癒,只好貼出皇榜,來招納天下賢士爲自己治病。榜文寫道“近因國事不祥,沉痾伏枕,淹延日久難痊”。說國事不詳,不禁讓人浮想聯翩。

《西遊記》的藝術魅力,除了它的奇異想象,還有它反諷現實的一面。這個現實不是唐朝,而是步入中年的明朝。天界如官場,仙人亦黑暗,西遊記的隱喻讓人拍案叫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