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核觀察|中國核戰略學說視閾下的核軍控)

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15日發佈全球核態勢報告,報告指出,全球核彈頭庫存降至13400枚,但9個核武大國持續現代化改造他們的核武庫。

前一段時間,圍繞中國需要多少核武器纔夠用這一問題,國內掀起了一場辯論。有媒體人提出中國需要將核武庫快速提升至千枚水平,以應對新的安全威脅。但也有專家認爲,從國家安全角度來看,保持多大規模的核武庫夠用,是一個專業性的科學問題。

一個國家需要多少核武器,是由一國的核戰略決定的。中國的核戰略是對中國核武器發展和運用具有全局意義的籌劃和指導。它服從和服務於中國的國家發展戰略、國家安全戰略、國防政策和軍事戰略。

閱兵式上展示的東風-41洲際導彈。 新華社 資料圖

中國核戰略有自己特色

中國核戰略具有兩個基本出發點,即中國國家安全和人道主義。第一,維護中國國家安全是中國發展核武器的根本動機。中國從來是將核武器作爲防止敵人把核戰爭強加於中國人民頭上的工具。第二,人道主義是中國製定核戰略考慮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核武器是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中國是第一個建議在世界上全面、徹底、乾淨、堅決地禁止和銷燬核武器的國家。1963年7月31日,中國政府發表聲明,提出了上述建議及其具體內容。該建議提出了核裁軍的一條正確思路,既規定了核裁軍的長遠目標,也規定了達到這一目標所應採取的具體措施。在中國1964年10月16日成功進行了第一次核試驗後,中國政府鄭重聲明:中國一貫主張全面禁止和徹底銷燬核武器;中國進行核試驗完全是爲了防禦,中國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會首先使用核武器。這表明中國一貫以重視人的生命爲核心的人道主義作爲核戰略的基礎,從而使中國與把相互確保摧毀作爲核威懾戰略基礎的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相比,一直站在道德的國際制高點上。

與其他核武器國家的核戰略相似,中國公佈的核戰略由5個具體政策構成:聲明政策、發展政策、部署政策、使用政策、軍控政策。由於中國具體情況和戰略文化的不同,中國的核戰略又具有自己的特色。

中國核戰略的聲明政策是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和自衛防禦。中國不與任何國家進行核軍備競賽,核力量始終維持在維護國家安全需要的最低水平。建設完善核力量體系,提高戰略預警、指揮控制、導彈突防、快速反應和生存防護能力,懾止他國對中國使用或威脅使用核武器。

中國核武器戰略的發展政策是精幹有效。核力量是中國武裝力量的重要支柱和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是維護國家主權和安全的戰略基石”。爲達到遏制他國對中國進行核攻擊的目的,中國要發展一支“有起碼的還擊手段”的戰略核力量。中國堅持“有限發展核武器”的原則,着眼於建立“精幹有效”的核力量,不謀求數量的優勢,不與任何其他國家進行核軍備競賽。

中國核戰略的部署政策是保持第二次打擊能力。中國在覈武器部署上側重保持第二次打擊能力,即核反擊能力。戰略導彈核潛艇和陸基機動核導彈是中國保持第二次打擊能力的重要力量,有利於提高中國與其他核大國之間的戰略穩定性。

中國核戰略的使用政策是自衛反擊。中國在覈武器使用方面堅持“自衛反擊”的原則。中國具有一定的核反擊能力。只要中國在遭受其他國家第一次核打擊後還有能力穿過導彈防禦系統將若干核彈頭打到對手領土,或者其他國家不能確定它對中國進行第一次核打擊時能全部摧毀中國的戰略核力量,其他國家就難以下決心對中國首先進行核打擊。

中國核戰略的軍控政策是將全面禁止和徹底銷燬核武器作爲最終目的,強調兩個擁有最大核武庫的國家在覈裁軍問題上負有特殊、優先的責任,應該率先裁減核武器,將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作爲核軍控與核裁軍政策的最基本原則之一。

中國首次公開巨浪-2潛射遠程彈道導彈

中國核武器面臨新挑戰

中國需要多少核武器還取決於核武器質量、種類結構、生存能力、預警能力、反應時間、突防能力、命中精度、毀傷威力、協同保障、生產能力和潛力等。根據閱兵等官方信息,中國陸基核力量目前裝備了東風-31/A、東風-41、東風-5A/B、東風-4等核導彈;海基核力量裝備了某型新型彈道導彈潛艇和巨浪-2潛射導彈;空基核力量裝備了轟-6N戰略轟炸機,形成了一個比較完善的“三位一體”核力量體系。

中國現有核武器保證了中國具有一定的核反擊能力。國外智庫分析,在美國大力發展導彈防禦系統的背景下,中國用於核反擊或第二次核打擊的陸基機動洲際或潛射彈道導彈還是有些不夠。由此看來,中國當務之急不是大幅度增加核武器數量,而是應該側重加強陸基機動遠程彈道導彈核能力與海基潛射遠程彈道導彈核能力,即強化中國的核反擊能力即第二次核打擊能力。因爲中國大幅增加核武器數量將難以帶來國際社會的理解和尊重,甚至會成爲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制造“中國謀求霸權論”的藉口。

當前國際軍控正面臨三十年來最大之變局。一方面,美國大力發展導彈防禦武器、高超音速武器和太空武器;另一方面,特朗普政府退出《中導條約》、退籤《武器貿易條約》、退出《開放天空條約》,同時還醞釀恢復核試驗。迄今爲止,賴以維繫美俄戰略穩定的三大支柱,即《反導條約》《中導條約》《新裁減戰略核武器條約》,已有兩個退出歷史舞臺。唯一倖存的《新裁減戰略核武器條約》也將於明年2月到期,美國對於續約態度消極,迄今尚未與俄羅斯啓動相關談判。特朗普還企圖拉中國參加中美俄三邊核談判。

東風-31AG核導彈

中國的核彈頭數量與美俄的核彈頭數量不在同一個量級上。根據美國科學家聯盟的估算,美國和俄羅斯各爲6450枚和6490枚,遠超中國。除非美俄願意將它們核彈頭數量降低到中國的水平,中國不具備參加削減戰略武器談判的條件。因此迄今爲止中國拒絕參與中美俄三邊核談判。

中國應繼續堅持主張所有核武器國家明確承諾全面、徹底銷燬核武器,並承諾停止研發新型核武器,降低核武器在國家安全政策中的作用。兩個擁有最大核武庫的國家對核裁軍負有特殊、優先責任,應認真履行已達成的有關協議,並達成新的協議,以可覈查、不可逆的方式進一步大幅度削減其核武庫,爲其他核武器國家參與核裁軍進程創造必要條件。中國應要求在國外部署核武器的國家,將其核武器全部撤回本國等。如果兩個擁有最大核武庫的國家將其核武庫裁減到各1000枚核彈頭,中國可以論證考慮參加國際核裁軍談判。

中國應向美方提議將簽署中美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協定作爲中國參加中美俄三邊核談判的條件。再次正式向美、俄、英、法等五個核國家建議儘早在北京就《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條約》草案進行首輪磋商。向世界各國特別是核武器國家呼籲:所有核武器國家都承擔在任何時候和任何情況下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義務,都承諾無條件地不對無核武器國家和無核武器區使用或威脅使用核武器,並儘早就此締結國際法律文書;所有在國外部署核武器的國家都承諾支持建立無核武器區的主張,尊重無核武器區的地位,並承擔相應的義務。

當今中國的核戰略和核武器正遭遇前所未有之挑戰。美國增加導彈防禦系統武器,對中國保持核反擊能力造成威脅;美國發展高超音速武器和遠程精確打擊武器,具有用常規武器攻擊他國核武器的能力;美國發展無人機、無人潛艇等人工智能武器,對中國戰略核反擊能力構成挑戰。在這種情況下,中國適當增強核戰力是必須的,但應該是有限的,主要是用於有效懾止其他國家對中國使用核武器。中國不與任何國家進行核或常規軍備競賽。

(夏立平/同濟大學政治與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博導;田博/同濟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高仰止 本文來源:澎湃新聞 責任編輯:姚文廣_NN1682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