澧縣縣城建設進入國家名單,三大短板有待突破!

碧翰烽/文

6月3日,國家發改委《關於加快開展縣城城鎮化補短板強弱項工作的通知》發佈了縣城新型城鎮化建設示範名單,包括24個省份120個縣及縣級市。其中,湖南省湘潭縣、攸縣、澧縣、瀏陽市、寧鄉市榜上有名!

此次補短板強弱項,主要針對以下內容:抓緊補上疫情暴露出的縣城城鎮化短板弱項,大力提升縣城公共設施和服務能力,促進公共服務設施提標擴面、環境衛生設施提級擴能、市政公用設施提檔升級、產業培育設施提質增效,適應農民日益增加的到縣城就業安家需求,擴大有效投資、釋放消費潛力、拓展市場縱深,爲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和新型城鎮化戰略提供重要支撐。

澧縣能夠進入這個名單。一方面值得可喜可賀。這是一個難得的發展機遇,如果能夠好好抓住,敢闖敢試,積極作爲,相信能夠再造澧州輝煌。

另一方面也是實至名歸。凡是到過澧縣的人,對於澧縣縣城建設的水平還是評價較高的,無論是“城”的格局,還是“市”的繁榮。

澧縣古稱澧州,歷史悠久,文化深厚,經濟活躍。這些年來,澧縣縣城建設也發展不錯,來勢較好,尤其城區逐步東擴之後,與津市漸漸連成一片,將不可限量。

但是,澧縣的發展,也面臨三大明顯的短板,需要進一步加大力度,力爭補齊這些短板。

一是津澧城市合併問題。儘管多年前就已經提出過津澧融城之規劃,而且還納入環洞庭湖生態經濟圈的重要城市之一,可惜時間過去多年,這個規劃並沒有取得特別明顯的實質進展。

我以爲,澧縣、津市人民關於合併的願望還是比較迫切的,無論是歷史、文化之同脈,還是今天經濟、社會發展之需要。問題在於,用什麼樣的制度機制來推動津澧融城,還需要進一步邁開大的步子。

從不少津澧幹部或老百姓的看法來分析,如果不能從行政上推進津澧兩地的合併,僅是其它方面領域的融城,恐怕力度太小、效果欠佳。只有下決心推進行政合併,將津市、澧縣合併爲一個行政區劃,纔是有效之策。

二是交通瓶頸問題。歷史上,澧州是一個有着交通區位優勢的地方,至少藉着澧水、洞庭湖、長江,能夠通江達海。

隨着鐵路、公路時代的到來,澧縣的交通明顯落伍了。這裏面當然有一些歷史原因,但今天的澧縣,要想脫胎換骨,還真要解決這個制約澧縣發展的交通瓶頸問題。

一個是高鐵。當年鐵路遠離縣城的遺憾已然無法彌補,那麼今天的高鐵時代,澧縣人能不能緊緊抓住,目前還面臨諸多困難需要破解。

還有一個是公路交通水平。這個問題也值得關注。雖然有一條二廣高速經過澧縣境內,但是澧縣至復興廠段的高速公路質量令人堪憂,那些大大的補丁,連大貨車也不願意行駛,這個當然不在澧縣的能力範圍,但要進行大力呼籲。

還有縣域內的一些國道、省道也需要進行儘快提檔升級,加強平時的維護管理。比如從縣城開往甘溪灘的省道,不僅標準較低,路面窄且不是油路,而且有的路面已經破損嚴重,遠遠難以適應一個經濟強縣的需求。

三是工業產業問題。這也是澧縣人民比較關心的。澧縣城市建設、農業產業都還不錯,只是工業發展還需要大的突破。要麼是缺少比較有規模有影響的大企業,要麼是中小微民營企業發展不算特別活躍。

如果能夠藉助此次難得的國家示範機會,下決心突破一些難點瓶頸,真正補齊一些短板,相信澧縣人能夠再創輝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