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級命令他“死守7天”,他爲何“守了47天”?原因令人唏噓

1944年5月,日軍糾集30萬大軍,將進攻的矛頭指向了長沙。長沙是我國的戰略重地,我軍畢竟誓死捍衛祖國的領土。一場載入史冊的戰鬥拉開了序幕,煙消瀰漫的戰場上,遍地都是屍體,愛國的英雄們用生命的代價捍衛着祖國陣地。可敵人還是太強大了,儘管我軍拼盡全力,依舊敵不過武器佔據絕對優勢的日軍。

不久後,長沙淪陷了。野心勃勃的日軍,又將矛頭指向了另一個戰略要地:衡陽。衡陽守軍是國軍第10軍,軍長是我國著名的抗日將領:方先覺。戰前,方先覺接到上級傳來的命令:死守衡陽7天。

但是,方先覺卻將這個命令卻聽成了‘47天’(也許是方言問題,死守七天=四十七天)。當時方先覺也有所懷疑,日軍來勢洶洶,且人多勢衆(足足近12萬人),而我軍只有1.8萬餘人,武器已經落後了,敵我兵力差距又如此之大,說實話,他心裏也沒底兒。但既然是上級的命令,他很快就放下了疑慮,因爲,服從命令是軍人的天職

衡陽是我國的戰略要地,這場戰鬥註定是慘烈的。日軍來臨前,方先覺對所屬的4個師做出了詳細的兵力部署。6月28日,日軍發起了第一次攻勢,此戰激戰足足5天,由於方先覺的佈置得當,我軍僅損失 張家山 陣地,卻讓日軍損失非常慘重,負責進攻的 日軍師團長 被我軍打成了重傷,無法再戰。

日軍損失慘重,不得不下令停止進攻,休整部隊。日軍休整完畢後,投入更大的兵力發起了第二次攻勢。這次攻勢,我軍多處陣地被攻破,方先覺果斷放棄第一道防線,退至第二道防線繼續抵抗日軍。

到了第二道防線,10軍的防禦正面縮小,防守的密度和強度得到了極大的提升,使得日軍屢攻不下,損失慘重,又下令停止進攻,補充兵員。日軍得到大量的補給後,於8月4日發起第3次攻勢,10軍不畏強敵,繼續浴血奮戰。

在敵人源源不斷的增援下,10軍損失越來越重,彈糧越來越少,傷兵越來越多,戰至8月7日,10軍除去犧牲的戰士和傷員之外,能戰鬥的僅剩下1000餘人。這時,日軍又發起了總攻。

方先覺仰天一笑,死守47天的任務,他完成了,但他也自知無法再抵抗瘋狂的日軍,他緩緩地掏出手槍,對準了太陽穴,準備以身殉國。這時,一旁的副官察覺到了方先覺的行爲,迅速出手攔截,阻止了方先覺的殉國念頭。

最終,這場戰役以10軍投降停戰而告終。方先覺雖然投降了,但這絲毫不影響他能夠一舉成名於天下。面對6倍有餘,且武器先進的日軍,方覺以傷亡1.7萬的代價,遲滯日軍47天的進攻,並殲滅了日軍近4萬人,爲我國贏得了47天的寶貴時間。他打出了中國軍隊的威風,創造了一個傳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