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公號“重析抗戰史”授權轉載

連續更新了3篇關於第三次長沙會戰的文章,基本講清楚了日軍參戰各部隊的情況,今天這篇就隨便說說第三次長沙會戰的一些題外話。

首先還是說說第三次長沙會戰的戰果。第三次長沙會戰俘虜了多少日軍》這樣也許是一個很值得深究的話題。

比如時任第九戰區司令長官部參謀處處長的趙子立後來就在文史資料中提到:他在接待中央通訊社和各大報記者時,有記者要求看俘虜,而報告人老實的對記者說“有幾個重傷病重的,已經死了,無俘虜可看。”

宣傳的戰績如此輝煌的大捷真的沒有抓到日軍俘虜嗎?

第九戰區的戰報裏關於此次作戰《奪獲戰利品和俘虜統計表》中統計,共俘虜日軍139人。另外第九戰區長官部還專門列了一份《第九戰區第三次長沙會戰各部隊解抵本部俘虜一覽表》,表中羅列64名日軍俘虜,具體記錄着每個俘虜的姓名,所屬部隊,被時間地點等等。

利用這份俘虜名單,筆者再和手中有限的日軍資料進行對比,發現許多吻合之處。

日軍第三師團步兵第68聯隊戰報中統計此次作戰中失蹤5人,而該列表中有3名68聯隊的士兵。

第三師團野炮第3聯隊履歷中記錄,該部參戰中1月1日矢竹那守失蹤,1月3日高橋治失蹤,1月4日黑野德治失蹤,1月7日北川芳一失蹤,1月9日太田芳雄失蹤。對比中方的俘虜表,1月7日被26軍32師在曹家坪俘虜的北河義似乎就是其中一位。

中方俘虜表中第六師團第23聯隊第1大隊士兵喜友名真榮,出現在了第23聯隊戰死者名冊中。

最能將中方俘虜名單匹配上的估計是獨立山炮第2聯隊的日軍。根據中方俘虜名單,有獨立山炮第2聯隊的7人。名單如下:

隸屬部隊/(獨山炮第2聯隊) 職務 姓名 被俘時間/1942年 俘獲部隊

第1大隊第3中隊 中隊長炮兵大尉 松野榮吉 1月1日 第37軍特務營

第1中隊 炮兵一等兵 田村信忠 1月12日 第4軍102師

第1中隊 炮兵上等兵 後藤一茂 1月12日 第37軍95師

第1中隊 炮兵上等兵 宮前義次 1月12日 第37軍95師

第2中隊 炮兵上等兵 相川豐茂 1月2日 第37軍95師

第2中隊 炮兵一等兵 冷水喜太郎 1月12日 第37軍95師

第2中隊 步兵上等兵 青木壽一 1月12日 第37軍60師

而上圖是獨立山炮第2聯隊在1943年所統計的失蹤人員統計表。讀者可以將二者進行對比,一定可以看出些端倪。

然後筆者再說說郭汝瑰回憶錄中提到他的部隊(暫編第5師)參戰情況。根據郭的回憶,他所率第73軍暫編第5師負責後期追擊日軍,特別他所派出的幾個支隊均斬獲頗豐。據其回憶每一個支隊都分別繳獲了敵人幾支槍和一些炮隊鏡,通信器材。其中有一個支隊還俘虜了兩個敵人。

薛嶽後來還授意其軍務處長對郭說“你打了勝仗,長官很高興,你就多報一點嘛,就報二十幾個俘虜,一百多支槍。”

郭說:“不敢,將來要我交這麼多東西我拿不出來。”

軍務處長說“長官叫你報,你就報嘛,難度今後還要問你要槍?如果有人問,就說交給我了,你若不放心,我給你打一張收條好了。”隨後軍務處長還真給郭汝瑰開了一張收條。(郭汝瑰回憶錄P111)

這段回憶似乎在說明如何虛報軍功和繳獲,但是再查第九戰區第三次長沙會戰《奪獲戰利品和俘虜統計表》中,第73軍暫編第5師繳獲一行卻全爲空……

有時候,文史資料和回憶錄真的不能太過於相信。

再說說第三次長沙會戰中國軍隊這邊嘉獎情況。

衆所周知,第九戰區司令官薛嶽,第10軍軍長李玉堂因爲在這次戰役中的戰功榮獲青天白日勳章,而第10軍一戰拿下三面榮譽旗。能夠在一次戰役中得到三面榮譽旗的,抗戰中僅有第74軍可與之比肩。第10軍三位師長均獲四等寶鼎勳章。

同樣表現出色的第37軍雖然沒有獲得榮譽旗,但是兩位師長(60師師長董煜,140師師長李棠)都獲得了四等寶鼎勳章,95師師長羅奇獲四等雲麾勳章,軍長陳沛獲三等雲麾勳章。一個軍的4名軍師主官均獲嘉獎也是難得。

此外,還有十個師在第三次長沙會戰中獲陸海空軍褒狀。

雖然第三次長沙會戰算得上是抗戰中難得的一次大捷,但是中日雙方的傷亡比卻還是中方更大。根據《第九戰區第三次長沙會戰參戰各部隊官兵傷亡失蹤人數統計表》,總計傷亡失蹤29217人,而日軍最多可能在八千上下。這不得不說,中日雙方戰力差距還是很大,即使大捷也是中國軍民用生命和血肉拼出來的。

最後簡單回覆下前面幾篇文章讀者所討論的一些問題。

首先筆者寫抗戰史,特別是中日雙方傷亡情況肯定遵循傷亡自報原則——即中方損失用中方數字,日方損失用日方數字。至於雙方自己吹得戰果基本不會考慮的。

其次,就是不少讀者說到的日軍傷亡數字造假問題。這個我在開公衆號的第一篇文章就談到了。有興趣的可以再去閱讀這篇《真真假假的日軍傷亡數字》一文。簡單說就一句話,只有在日方資料中找更多的內容再討論數字真假,而不是想當然的認爲。以檔案和資料作爲證據纔是搞歷史研究的正途,而不應該莫名的拿些莫須有的資料瞎說,或者將傷亡數字改爲陣亡數字譁衆取寵。

相關文章